NO.2026:第二课课后札记
(2020-05-21 11:16:53)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026:第二课课后札记
在上课前,写了授课构想。
这个构想是一个教师方面的思路,如何因学情发挥,需要课堂上有个很好的落实。
我拿着两本书从一楼图书室向三楼教室走去,半路发现拿的书没有六下,而是拿了两本七上七下。回来已经不行了,想到8.2班借书,发现二班已经提前上课了。
与第一排中间位置的王钰姝同学共看一本书,我侧侧身子就行,多年了,没有这么大胆,记得三年前不仅带着书和资料而且带着听课记录(听孙老师课的)。
第4页,亚洲为什么是世界第一大洲:1、面积最大。2、东西跨距离最大。3、南北跨纬度最广。(第三条,我疏忽了)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看图分析,养成读图分析的习惯。
第5页,据图分析,人们的服饰、交通工具、住房和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第7页,看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亚洲地势特点,并说出原因。中部高四周低,中部颜色深,以高原山地为主,四周多平原,还可以回答大江大河都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流向海洋。
会看沿北纬30°的剖面图,说出东西方向地势高低的变化。学生不敢回答,大概怕答错,我讲给学生,可以回答中部高东西低,也可以说西低中高东低。让学生放开思维大胆回答,我一直在努力中。
孙艺翡、赵长新、贾梦雪、翟兆萌等先后回答,声音较低,都给予了表扬:“很好,继续努力将来更好!”
第9页,回答北美洲地势特点,王鹏程回答较为积极,从不太对到正确。
第10页,看图,分析亚洲气候特点以及行程原因:
亚洲气候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跨寒温热三带,而且地形复杂多样,导致了气候类型复杂多样。课堂上没有这样讲,这是课下想到了。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原因:因为陆地面积广,再就是高山阻挡了湿润气流进入内陆。结合塔里木盆地干旱的原因复习这个问题。
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先分析成因,季风气候成因是几个因素中的海陆因素,之所以季风气候显著,是因为那里有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和海洋。
季风气候区对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有利条件是雨热同期,不利条件是旱涝和寒潮台风(寒潮台风影响部分地区不是全部)
第16页,日本大量购买棉花,当地不能种植棉花的原因:海洋性气候,夏季气温不高,晴天少。让学生联想中国种植棉花最好的地方是新疆,那里如何如何,还有北非的埃及,那里如何如何等。
18页,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英国少火山地震的原因。
20页,日本海外建厂的优势:资金、技术,在发达国家建厂的优势,是那里消费市场大。在发展中国家建厂,那里劳动力丰富价格低,自然资源丰富。海外建厂,减少了运输原料燃料和出口产品的交通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日本的工业分布,能不能说是分布在日本海沿岸,让学生更好看图分辨。
从日本人喜欢吃水产品,看出日本人渔业发达。
东西方文化兼容,在服饰上的体现,既喜欢在庄重工作场合穿西服,又喜欢在传统节日穿传统服装和服。(课堂上,没有讲的这么生动)
24页,说出东南亚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给学生三四分,引导激励学生学着说出来。逐渐通过提问等,引导学生参与进来。
下课时间到了,这堂课比第一节课显得轻松,就是师生更加适应了。估计下一节课更好,因为师生一起找到了更好的方向,也有共同的信心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