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吾言之吾心
吾言之吾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388
  • 关注人气:4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2025:开学第二课之构想

(2020-05-21 09:33:34)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2025:开学第二课之构想

第一节课,我的心里有开心,因为毕竟面对面;并不轻松,从表情来看,或网上复习没有那么认真扎实,或好的学习状态需要进一步启动。

网课是一听为主,以做题为主,至于会不会,有什么问题,本来面对面不愿意提问的同学,在网课中更很少提问,又提问只是极少数同学。

关于主动提问

这次侯缘路同学,是第一个提问的:有人说日本农业不发达。

我很感动,讲了日本科技水平高,机械化程度高,只是它没有像美国那样大面积的农场而已。有一个国家,需要大家注意,就是俄罗斯,它的农业不发达,原因不是科技水平低,而是它的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不适合农业发展。

有个问题,可以思考,某国棉花需要大量进口的原因:那里海洋性气候明显,气温相对较低,光照不充足,昼夜温差小不利于棉花生长。

关于学生展示

不仅学生提问极少,就是展示即回答问题也极少。开学初,就从让学生适应老师的提问开始。

不适合做题,做题容易让本来就不沟通的学生陷入一种“自闭状态中,不会的不问,教师发现也难。用六下和七下,学着中考思路,有针对性的提问检测,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虽然这种查缺补漏,不如检测来的准确,但确实可以立即落实效率高的一种。

一个高明的教师,可以用这两本书,将相关问题串联起来。

这对老师的语言艺术和突出重点的能力,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好在我在网课期间,一直都在研究中考题,都在想着相应的教学策略。对于我而言,具体细节虽然意料之外,但是更在情理之中。

今天早晨,我匆匆赶写了36个问题,就是针对这四本书的。

为了起到诊断性和提升能力相结合,我将点与面更好地结合起来,用由此及彼法:或者有一个问题,想到类似其他问题;或者由这一个方面,想到其他围绕这个地区国家的其他方面。

看书复习的真正意义

我在研究中考题的时候,发现中考题偏重能力考察:用的图和文字并不陌生,提问的角度侧重于灵活应用了,与初一初二考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不同,但是又不脱离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察。

看书,就是借助书上的文字和图,让学生学会从图中读出信息,从课本中筛选出信息。

就将我这三十六个问题,融汇到这种看书读图中:

1、中国行政区图,各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2、疆域四至。

3、邻国:陆地北边,三个;西边一个;南边三个。海上邻国,东北2个;南海周边,3个。

4、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各种气候类型名称特征,会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和气温变化曲线图,判断出它属于哪一种气候类型。说出它的降水季节变化特点和气温年变化特点。

5、说出某个国家和地区所处的温度带,并讲出判断理由。

6、说出某个国家和地区所处的中高低纬度,并说出判断理由。

8、说出某国家和地区跨越东西南北半球的理由。

9、说出某条经线是东经或西经的理由。

10、说出印尼多火山地震的原因,说出地中海缩小的原因,说出喜马拉雅山升高的原因,说出日本多火山英国少火山的原因。

11、说出两大火山地震带形成原因。

12、说出某个国家和地区人口语言宗教。

13、说出各种宗教不同的礼拜习俗。

14、四大人口稠密地区的有利条件

15、四类人口稀疏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

16、中国夏季气温除青藏地区普遍高温的原因、青藏地区气温低的原因。

17、中国冬季气温,南北温差大的原因,说出两个。

18、聚落形成的有利条件,可以说是大城市形成的有利条件。

19、森资源和湿地资源保护的环境意义,以及保护措施。

20.某地纬度位置,如何从三个方面描述。

21、黄土高原或任何一个地区水土流失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造成的危害和采取的措施(分两类,包括三种措施,以及在陡坡缓坡和坡脚采取的具体措施)

22、地上河形成原因或河床抬升的原因。

23、气象灾害以及影响的主要范围、以及主要原因。

24、地质灾害,形成原因,以及影响范围。

25、在大城市附近建设小城镇意义,或者雄安新区建设的意义,对大城市的,对周边小城市的。

26、某地自然生态环境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27、农作物(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和糖料作物水果等)与对应的自然条件的关系(地形、气候等)

28、服饰、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关系。

29、某个地区或国家主要的交通条件,或公路或铁路或航空或水运等,以及重要的交通枢纽。

30、某国或地区水资源条件,以及形成原因。水能资源状况,以及形成条件。

31、三种牧区:温带牧区,山地牧场和高寒牧场

32、不同牧区优良牲畜品种。

33、农耕区畜牧业与种植区畜牧业比较,农耕区畜牧业收入比例高的原因。两者分界线,大致是多少毫米年降水量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