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984:学写教育叙事之“味”
(2020-04-26 19:17:17)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984:学写教育叙事之“味”
——汪曾祺《人间有味》读后感
汪老作品,在饮食、文化、亲情、亦师亦友中,娓娓道来。我的望文生义和惰性,初读“步履维艰”,临交作业,只读了五六十页。
倾听了叙事者家人优雅的领读,仔细学习了叙事者群老师们让人如沐春风的读后感,我把剩下的全部读完。
虽有“恶补”阅读之嫌,却有幸品自己的学写教育叙事之“味”。
陪伴成长之“味”
作为一名教师,希望学生学习进步更好成长,首先要做出榜样。要做一名好教师,要学习做学生学习进步的“首席”!
我学写的第一篇教育叙事,就是反思自己在国旗下讲话中,是否做了一个认真的倾听者;反思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和身边的人,是否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和尊重;反思自己课上课下的情绪念头言行,是否有可以立即完善提升的所在,自己是不是千方百计去努力做得更好了?
我每日坚持背诵的经典,不再是一种口耳相传,而是一种入心入脑和完善提升自己心智言行的“生产力”。这些经典,就是说出这些经典的老师对我的引导激励,我每天的状况都在这些经典的帮助下洞若观火,我自己不进步不努力,我怎么有底气去引导激励学生,我不就是孔夫子所说的“色厉内荏”者吗?我努力了,有了自己的改善,那些心有灵犀的“小神兽”们,一定会感受到这种力量,我就可以体验到“不令则行”的力量了。
那个三年来,不写作业的学生,因为喜欢看书,在我的因势利导或“威逼利诱”下,已经坚持写了近二百份读后感,虽然每篇读后感百字左右,但是二百份读后感还是让我感到了一种成就感。特别是他的喜爱书中内容,代替了自己的胡思乱想,还有他与老师同学变得亲近,在帮助他人或集体方面更加用心用力。
课堂上,每个学习小组的骨干分子,用板演的方式帮助我完成重点讲解的关键内容,两个骨干分子相互检查订正,其他同学积极参与“纠错”——争做优秀教学助理。遇到我偶尔失误、教辅教材上偶尔出错,他们不再沉默而是积极参与质疑研讨,让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形成了一种更好的教学氛围和环境。
更好做人之“味”
课堂上,一个激励帮助学生学习的“镜头”,被我捕捉到。我马上“广而告之”,同学中会出现更多这种情况。
一个主动管好门窗、捡起走廊上废纸的同学,被我用“特写”的叙事方式讲给同学们听,激励的不仅是其本人,更多给学生做人做事以启示。
一个学生担心受工伤的父亲身体,我通过讲述这一细节,借以呼唤同学们的孝心和亲情,激发更好成长的多方面动力。
一个同学主动搀扶照顾生病同学,虽是举手之劳无意之举,我用它“照耀”“呼唤”同学们心中的仁爱之心和恻隐之情,期望同学们始终心怀悲悯。
光晕效应之“味”
记得有人说过,学会讲自己的成长故事,可以更好的促进自己成长。我不善于讲故事,更不善于讲自己的成长故事,为了弥补这个短板,我坚持每日一叙,乃至一日两叙、三叙。
在这种叙事中,我发现了自己说话语气、语言表达方式上的问题,看到了自己做人文化理念上问题。我从一句话改起,改的是人生的方方面面。学写叙事,让我懂得,这种反省和完善提升要坚持一辈子!
我先是把自己的授课过程讲给自己听,反复的讲,讲到自己满意为止。后来,我把自己的教学预案写下来,把上课实录写下来,把课后反思修订案写下来。写着写着,看到了教学艺术无止境中的璀璨与美好。
我把自己不擅长的与学生沟通交流写下来,这是一个沙里淘金的过程。我在看到自己愚钝的同时,也感受着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成长快乐。我看到自己成长快乐的同时,也更好的读懂了学生成长之乐。在逼仄的环境和条件下,我为能多做一点点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倍感高兴。
通过学写教育叙事中,我知道最能严格要求和尊重自己的人就是自己!我努力着严格要求着自己,也就是在努力把握并改善着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