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905:经典相伴的“外勤”日子
(2020-02-19 17:39:12)NO.1905:经典相伴的“外勤”日子
在家上班,我与女儿都外勤打卡上班,除了没有到单位去,一切与正式上班没有多大区别。
伴随着“外勤打卡”和网课直播等,我拥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感触。
我与女儿各自在一个房间里办公,听着妻开着电视躺在按摩椅上自己调节一下,就是叮叮当当的忙活起来,或者和面蒸馒头、做花卷、烙油饼、蒸米饭,或者变化着花样做饭菜。
女儿坐在那里,上午下午加起来,大概有八个小时。或听讲座,或参与电话会议,或工作,让人担心时间长了身体吃不消。我或做中考题(或模拟题),或读教育名著,或学写教育叙事等等。我忙碌半小时或一小时,就起来站个太极桩做棚捋挤按等动作,舒活筋骨促进气血运行。就是这样,每天里常常感到哪里哪里不舒服,身心机器随时都在提醒我到了注意保养的阶段。
每次抽空有点时间:“你歇歇吧,我来做!”妻都不置可否的:“你去忙你的吧!”
偶尔有点时间,心思也不在上面,做的饭菜也很难合胃口。
一周多来参与网课,也看到了网课的种种好:直观形象,多媒体的某种优势展示得淋漓尽致。只是缺乏师生的互动,师生缺乏必要的设备支撑。或网络卡,或看不清楚,都是常遇到的事情。地理涉及看图和用图分析,出现这种状况,会让教学活动支离破碎,破碎的还有参与教学的情感兴趣和念头。
我不知道学生在电脑或手机前,能坚持多长时间的专心听讲。我坚持听一个小时的,就会累得不行。一则因为紧张,二者因为有时无所适从。这种坚持凭借着一种恒心和热情,老师和学生的这种动力来自于哪里?
每次参与听课,我都事先有近两小时的预习,事后有两三个小时的回顾与反思(学写叙事)。
回想自己诵读五六万字的经典,除了自己反复阅读抄写之外,很多时间就是借助网络完成。一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上网搜。那种毅力,是近一二十的教育实践历练出来的,充满着一种对知识的渴求,这种渴求来自于心灵,来自于教育教学实践的需求。
线上学习,自律非常重要。学生的自律,怎么来?在学校里,在教室里,有一种制度文化氛围,有教师班干部和同学的相互激励督促。这个时候,疫情的出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或大或小的震撼发生,与之相关的是对健康疾病和人生的种种思考。作为中小学生,不管是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还是阅历,都不足以支撑起这种思考,如何有效的引导激励,成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不仅孩子,就是成年人,都需要积极健康的引导。
就说自己吧。考得是经典传统文化的诵读,每天大约要拿出两三个小时的时间。诵读《楞严经》部分和读《地藏经》等,大约要两个小时左右;分享《道德经》、《论语》诵读认识感悟体验,大约要近半个小时;还有看中医经络五行等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在自己的太极拳健身康复中。教学科目问题钻研,每天都两个小时以上,教育经典阅读,也在半小时至一个小时,还有一个小时左右的学写叙事等。当然,我还每天坚持背诵英语《心经》部分内容。
这几天早晨,除了浏览QQ或博客外,突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每天的开始,应该是心灵身体都趋向健康的。对必要的体力劳动和心智训练、身体锻炼充满热情,对人对事的心态努力,都朝向《道德经•上善若水》篇所写的那样!
更好的做人做事,也需要临摹,那就是朝向具有活力的人文经典,努力创建春暖花开的美好人生。
优秀经典文化相伴,人生多了一份自信。优秀经典文化因为更多一人的承传,更多焕发出一份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