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887:当好康复(健)身心的“小学生”
(2020-02-03 15:26:01)NO.1887:当好康复(健)身心的“小学生”
今天从早晨六点到六点半开始在室内练习太极拳:简化二十四式三遍,八十一式三遍。这是这个时间段运动量最大的一次,结束后感觉舒畅,心脏部位有些微微发涨。
想到之前有早上运动引发交感神经兴奋的文字,好似这种时间段超量运动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就是腰部脊椎附近伴随肌肉的旋转运动,导致附近交感神经兴奋。这种神经兴奋,导致心肌收缩和肢体末梢血管收缩,显而易见就是促进血管扩张,让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
以前只是知道太极拳运动,容易抑制中枢神经导致植物神经丛兴奋,特别适合于脑力工作者。现在明白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植物神经丛,而且两者处于一种交替状态。交感神经兴奋时,气血循环加快,腺体分泌处于一种相对抑制状态。从另一个角度讲,太极拳运动慢下来实际上更有利于提高运动质量。
以前每每遇到一些工作需要立即去做自己感觉精力不济,常常喜欢做做云手动作然后感觉自己比较适应了,这次找到了生理学上的依据。
太极拳运动后半小时内,不适宜吃饭。因为太极拳运动结束后的半小时内,气血运动处于亢奋状态,利于消化吸收的腺体分泌处于抑制状态。
早上太极拳运动过量,也会引发心脑血管病甚至猝死,这是应该引以为戒的。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身心状态,找准自己最佳运动量,一天之内循序渐进,保持一种持之以恒的运动习惯,在持之以恒中循序渐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运动质量,优化康复或保健水平。
作为一名太极拳运动爱好者,以前多次做过实验:步行十来分钟身上不会出汗,做太极拳运动三五分钟就会微微出汗。原来是太极拳运动,促进了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全身气血循环加快,身体很快发热出汗也就很自然了。
太极拳运动适合心脑血管病人的特点是,这种运动激发交感神经兴奋,让心脏负担不增大的情况下(只要控制运动量),达到较好的气血循环,不管对新陈代谢、免疫、排毒还是练气化精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每种运动有利弊参半,需要在锻炼中不但体验了解感悟调整,才能真正起到锻炼康复或健身的目标。
这种健身的发现,不仅适合于太极拳锻炼本身,而且对于一天工作学习生活劳动的付出,也是一种重要的参考。仅仅是个参考,要想获取更多有意义的数据,还需要在今后的健身或康复叙事中不断积累分析做出一种正确更有意义的判断。
太极拳等的运动,让我排便睡眠盗汗等方面的问题都得到了缓解。寒假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没想到寒假的康复之路是漫长的,也意识到将来健身心会是重中之重,甚至想到把健康叙事正是归入教育叙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管是《论语》,还是《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还是《陶行知教育文集》,这些中外教育名著,都把教师和学生身心健康放到重要位置,在教育叙事中给健康叙事保留一个位置,应该是符合教育叙事宗旨的。
在叙事者创建者王维审老师《陶行知先生的“四问”》一文中,王老师也反省了自己耽于工作对身体健康的忽略,耿欣老师更是撰文,说自己有个健康目标就是活到九十九岁!我写了一篇文章《知识之车,德行之所》,表达了对身心健康反省后的重视。
孔子、于漪、赵蔚之、魏书生、陶行知、赵玉霞、蒲先和,我所知道的这些古今优秀的教育家,他们身心健康都堪称楷模。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面对疫情,八十四岁的钟南山院士,又给我们树立了知识分子健康自己服务社会的优秀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