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876:探寻教育人生之真自由
(2020-01-23 16:12:27)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876:探寻教育人生之真自由
读《陶行知教育文集》非常慢,一天也就几页而已。
陶公的文字,非常有思辩性,直指教育本真。
自由,陶公一百年前在《共和精义》(陶公1914年在金陵大学的毕业论文)中的论述,现在读来令我深思给我启迪。
一
比如论述“自由”,他谈到“法律之内有自由,道德之内有自由。逾越道德,侵犯法律,此自由之贼。”
任何自由没有绝对的,比如太阳地球月球的运转,是在既定轨道内运转的自由。那些脱离了自身运动轨迹的,很多都变成了陨石散灭了。
作为一名教师,有提升教育教学艺术的自由,违背教育规律背离教育情怀,就寸步难行作茧自缚。不管工作生活学习多么劳累,我们都要坚持学习,坚持有一种有意义的朝向,就是朝向教育的更善良更美好!
强健身心,也有强健身心的规律要遵守。比如期末邻近,挤占了大量的修养身心的时间,差点导致了物极必反——无法担负生活工作和学习之重任。
寒假期间,有同事谈及工作,也有“我太难了”的感慨!反思中,我还是心有余悸,如果明天的工作中,我再次面临如此境况应该如何面对呢?
要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自由,必须自己想辙——挖掘自身潜能,精力能力方面的,还有思想理念方面。精力方面处于一种减弱状态,潜力不大;能力和理念方面,应该是以理念的挖掘为本了。
太极拳文化理念,应该进一步深入挖掘。初学太极拳,大概常用蛮力。慢慢学习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基本动作练好了,于是逐渐卸去拙力,激发出生命个体中的内力,用这种内力与人无争而不伤及身心——达到用意不用力的境界,这种被用之意,也是浑然天成之意。
太极拳练习境界的提升,很像一名教师从器层面上不断完善达到形而上不器状态的转化,是教育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自身诉求得以落实的必然结果。
二
“然人民脱离强暴之羁绊,未必即能自由也”,陶先生解释原因有“自奴”。如果这种脱离了强暴的自由没有他人,则有“侵越”自由之嫌。如果这种脱离了强暴的自由没有公福,则有被“忽略”之可能。陶先生最后得出结论,真自由应该是“贵个人鞠躬尽瘁,以谋社会之进化。”
陶先生的这番论述,我在十年前阅读的时候为之有感触。十年过去了,我一直在追寻着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和教师的自由。看到了《复活》主人公的自我救赎,读出了《堂吉诃德》里的人文精神的高蹈,一次次思考着孔子师徒跨越了数千年的思想智慧,用《地藏经》中的鲜活事例不断激励着自己,凭借着《楞严经》的智慧一次次走出错误的泥沼。我尝试着,一次次走在自身和教育教学自由的路上。
“淘尽黄沙始得金”,我一次次检点改善提升着自己的言行,关注着教育教学的点点滴滴,我没有多大的智慧,却不断借助经典和现代文明的智慧,让我有一个制高点,管窥种种不足和努力前行的纤毫。
我在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过程中,也想周围的亲朋好友和陌生人学生等,学习着更好前行的种种。离开了亲人,离开了同事和学生,我什么也不是,纵然有千般能耐都只是一种更好前行的基础。心中常有检点,心中长存感念,心中总有改善提升不尽的方方面面,虽然常常心存遗憾,却已经感觉岁月没有蹉跎自己,是自己蹉跎了人生。
借用古圣先贤的智慧,唤醒自身潜能,点燃自己的心灯,我前行在路上。我是生命成长完善提升的一个承前启后的链条,有前面的渊源,也有身后的奔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