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846:黄土高原上种甜菜
(2020-01-02 17:11:02)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846:黄土高原上种甜菜
地理最乏味的引导激励,往往就在倒数第二节课。
不去引导学生吧,怕学生复习找不到正确的思路,引导吧就是一种乏味的重复。
仅仅抓住题目中的一些趣味点和有意义点的交集,往往会让复习课绝地逢生。
承担角色添活力
“赵长新,上汽集团选址就看你的了!”
“西安。”
“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交通不便。乌鲁木齐干旱严重。”
“那么选在西安有什么好处呢?”
“那里人口城市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科技水平高,交通便利,资源能源丰富(黄土高原煤炭资源丰富)”
“不错,这个建议公司肯定接受啊!”
“中国高铁走向世界,靠得是什么?就请课代表孙艺翡来回答。”
“先进的技术。“
“好!课代表代表了大家的正确解读。”
俺不会偷吃盐
”那里地形平坦,夏季气温高。“
“非常好!还有补充吗?”
“没有什么天敌——”杨实鑫大概联想到了澳大利亚养羊业发达的原因——澳大利亚养羊业发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里没有大型食肉动物。
“俺不会偷吃盐!”我想到了自己最近几天吃的菜特别咸,于是孩子气地说。
我呢想到了台湾的布袋盐场,在台湾岛西南部,陈敬迪同学的答案,比较接近。
别样的决策者和导师
“为上汽在西部地区选址,某某同学讲一下结果。”
“在西宁。”
“在青藏高原上造汽车,那里高寒缺氧,什么理由这样呢?”
“在西安。”
“为什么不在乌鲁木齐呢?”
“因为乌鲁木齐海拔高,西安海拔低。”学生的回答让我懵了。“究竟谁高谁低,我真拿不准,各位董事们给个结论。”
“资源能源丰富,靠近消费市场,处于西部地区的核心位置,与其他地区交通便利。”当时我的思路和语言没有这么清晰。
从下面的师生交流中,也可以看出类似的蛛丝马迹。
黄土高原上种甜菜
“太行山以西是什么地形区呢?徐文凯同学给大家讲。”
“黄土高原。”
“那里的糖料作物应该是什么?”
“甜菜。”也因为选项中的错误答案是甘蔗,另一种正确的当然就是甜菜了,这是一类二选一的问题。
“那里种植甜菜有什么有利条件?”
“那里光照充足,夏季高温,那里是高原海拔高,昼夜温差大。”
“徐文凯同学回答得很充分。”我这样评价
“老师,那里是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交界处,不一定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陈越洋同学质疑道。
“温带季风气候,也可以说是夏季高温昼夜温差大。不过,同样是夏季高温昼夜温差大,那种气候类型温差更大,那种气候类型更适合种植甜菜?”
“温带大陆性气候更适合种植甜菜。”
“请回答理由?”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
“黄土高原比华北平原更适合种植甜菜,更适合种植甜菜的是哪里啊?”
“新疆。”
“新疆的甜菜是应为昼夜温差大特别甜,那么东北的甜菜质量高的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生长周期长,有利于养分积累。”
您把我当空气吧
班主任沈洪晓老师,拿着几摞印好的内容站在教室门口:“赵老师,您讲完了没有?”
“您有任务就布置吧,我可以就此打住,同学们回去把没有讲到的内容自己看一下啊!下”
沈老师站在门口犹豫着,大概看我双盘着没有动。
“沈老师,您就布置吧。我双盘着暂时动不了,您就把我当空气吧。”
我静静的进入认真双盘状态,做下课后的调养。
我偷偷看了一下表,离下课还有三分钟。沈老师刚刚布置完,就超了下课时间二分钟了。
“撤了!”沈老师用他的习惯语提醒。因为有其他年级考试,今天没有铃声。
我双盘着站起来后,请两位同学帮忙,把我坐的椅子和杌子从讲台上挪到一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