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845:教学特色来源于教师解读
(2020-01-02 15:26:21)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845:教学特色来源于教师解读
那些多的书拿出来了,少的书暂且空着。
有时,随着每个人对清理目的的解读的大同小异,也就有了不同的清理中的各有侧重。关于教育教学,也是如此,随着每个人的侧重不同,也就有了教育教学中的个性化特色。
需要澄清的问题
很多地理问题,对于我这个做教师的而言,也是需要进一步澄清的:比如德州武城模拟题,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是什么?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这两个问题,比较接近而又有细微的区别。
乱占耕地(建筑用地)肯定是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水土流失(如黄土高原上,实际上不管哪个地区都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植被得不到足够的保护,我们淄博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存在这个问题),还有土地沙化(这主要存在受风沙影响严重的地区,沙丘移动吞没农田,整个巴比伦王国,不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吗?被吞没的不仅有耕地,也有城池,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生态灾难,这是需要引以为戒的历史教训。)
接下来又出了一个题: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教材(七上)75页内容,这个问题应从以下几个个方面回答:乱占耕地、过度放牧、乱砍滥垦水土流失和土地污染等。答题要点,针对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和草地等。
需要精讲的问题
没有时间把所有“精练版”上的问题给学生统一订正,就针对具有特色的几个具体问题:
40页第一题,会看这种图,准确判断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速度和运量);第六题,根据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判断不同的区域,分析那里的气候和相应的农作物特点,并能分析原因。
41页11题。汽车生产基地选址,是大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还是西安,看看学生怎么说。这个题,比较能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同学们大胆说。
14题,高铁是个热点,让学生做做说说,引发一些有趣的和有意义的思考。
15题,作为一个读图思考题,也留给学生吧。
第十八讲重点统一46页12-15题。
……
近乎不能擎之重
期末复习,既历练学生,更历练老师。
就像是一道菜,反复的做不能让人厌倦,考验着厨师的水准和艺术,常吃常新中也历练着学生温故而知新的能力。
我像一只受伤的野狐,被猎人的子弹击中,一边流血,一边在雪地里爬行或者作逃命状的奔跑。因为紧随在我身后的,还有一个野狐的家族,它们更多的不知道如何在这白茫茫的雪原上生存发展。
想想年轻时的光景,也是忙碌,比起现在的光景却已经是如诗如画。
在市场经济意识充斥着每个细胞的时光里,教育也讲究投入和产出。
用教师多做题,换取学生少做题效率提升,这是一个学科教育之梦。这种梦想,比较适合于现在的我,在学生精力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自己不去抱怨,努力从疲惫和忙碌中,汲取一份精力能力和活力,投入到自己学科的教学探究中。
我每天都把练习卷背在身上,时时处处都在想着还有什么地方可以作为提升合作探究的突破口。教师的备课,有时像极了一次次创意。创意,不是每时每刻都有的,很多时候,需要大量简单枯燥且富有耐性的坚持。
就像是我的学习教育叙事,当在别人眼里我已经驾轻就熟的时候,实际上我不知道付出了多少一次次擎举,而且每一次都是几乎达到了不能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