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
NO.1828:教育首先是生活和人生
放学路上的短暂交流
“是李佳怡吧?”
走在放学路上,校门前的南北走向的路快到尽头,东西走向的公路就在不远前横亘着。看着前面走着两个同学,一个像极了李佳怡,于是想借走路的分分秒秒与学生交流一个思考性的地理问题。
“是,老师!”李佳怡回头答应,另一个比李佳怡个子稍高的同学也回头了。“是李爽宁你们两个啊!咱们一边走,一边提个问题。为什么从中午到放学时候,天气越来越冷了?从太阳高度角方面回答。”
“中午太阳光高度角大,单位面积得到的光热多;下午和早晨太阳高度角小,单位面积得到的太阳光热少!”
我为了解释太阳高度角,我手臂当成阳光与地面形成一个夹角,朝李佳怡问:“这样,太阳高度角大还是小?”然后又换用另外一个姿势问,知道我确定她理解回答都正确。
这是冬至后的第一天,天黑的特别早。我甚至有些怀疑,我这样努力对不对。从两位同学并不太艰难的参与中,我得到了最大的奖励。
“谢谢你们!”我像往常与其他同学一起探究一样,表示感谢。
也就是在那一刻,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就是把我刚写的《太阳的回眸一笑》发到班级家长群里。
我在这一段时间,写了很多关于地理问题探究的文章,多数得到了博友的称赞,真正与之相关的家长或学生却很少有人看到,除了个别参与这种探究的同学外。
管窥心灵深处之根本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坚持撰写教育教学叙事的教师,有了一种管窥自己和他人内心根本的习惯。
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对学生了解不够深刻全面,教育教学方面的因势利导,难免出现偏颇。“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以言取人失之宰我”,这是孔子的痛定之后的反思,所以有了后来的:听其言,观其行,视其由,察其安。
教育教学要把握火候,给学生要求太高了太低了或者过早国耻过于勉强过于松懈都不好,那么在了解学生上下功夫,就是教师备课的基本功。要深入了解一个人,必须首先学会全面客观准确的读懂自己。一个人,没有自知之明,很难有知人之智。
琦和萱板演时的细节,经常在我眼前和心中晃动。萱的进步我看得见,她的不能严格约束管理自己我也感同身受。琦的用心、乐于助人和偶尔的随便,我也知道。给他们一个平台,在老师同学们面前展示一下,让他们更好认识和完善提升自己。
我的那个支点就在自己身上
记得有人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这个人的气魄曾经激励过年轻的我,五十多岁后,我知道那个所谓的支点,就在自己身上,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发现并挖掘出来的。
不管是读书、做人做事还是其他的学习方面,当我找到自己支点所在的时候,我非常喜欢与人分享这种发现。
“教育首先是生活和人生,才是那些知识技能和艺术的习得。”我记不清这是谁最早说的一句话,但我觉得这句话非常有道理。
我的教育教学,常常远离了生活和人生,到了一个以教材为海洋的孤岛上。我转身都觉得逼仄的地方,让学生也觉得呼吸困难,常常有一种带着学生一起逃离的念头。
我通过学写叙事,读懂我的生活和人生中的教育教学事件,通过学写叙事关注并梳理其中发生发展过程的一切,从中找到属于我的本真,属于我的教育人生和人生的教育。
我不能再像以前年轻时一样,拼时间精力体力和威严,拼使用一切可以提高学生成绩的手段。我拼的是自己的生活和人生的自我完善提升,拼的是一种更完美幸福的教育人生的引导和激励。
虽然我的生活和人生中,遇到各种尴尬或无奈,正是这种尴尬或无奈,逼我更好的审视反省自己,从而找到一种人生的文化支撑——找到朝向幸福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这种行为习惯背后的文化支撑。
我努力如此前行,不报任何希望,也就没有失望。其实这种真善美的东西一直都在,只是自己心思太过关注外在的东西而忽略了这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