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779:在“问”中融汇贯通
(2019-11-28 16:15:08)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779:在“问”中融汇贯通
“线线”善诱
我在黑板上板图,两道纬线从上到下标注度数分别是四十度和三十度,中间画了一道竖线,右侧写陆地,左侧写海洋,在陆地那里我标注了大写字母A。我问:“A地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有三个同学举手,孙明铄起来回答:“地中海气候。”
“为什么是地中海气候?”我追问。
又有四五个同学举手。
孙明铄回答:“那里是三十度到四十度的大陆西岸。”
“只要是南北纬三十度到四十度的大陆西岸,都有可能是地中海气候,是这样认为的举手!”
同学们都举手了。
“大家看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为什么?”我继续指着黑板上的地图问。
“是北半球,因为越往北纬度越高。”一个同学讲。
“A地的气候特征是什么呢?肖起来回答!”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肖同学似乎真的有些走神了。
“同意的举手!”没有人举手,“谁能回答?”有几个同学举手。
“请胡敬旻同学回答!”胡敬旻是一直举手的几个同学之一。
“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少雨。”
“对!高温是指什么温度?多雨是每月降水量在多少毫米以上?湿润和少雨又是具体指什么呢?”
贾鹏程等同学回答:“多雨,就是月降水量超过一百毫米;高温,就是月气温超过20;湿润就是月降水量在30-100毫米之间。”
我在黑板上的三四十度之间,画了一条斜线,左低右高,标上4。问大家:“看这个图,回答这是北半球的夏季还是冬季,并说明理由。”
这时有三四个同学举手。
我提示:“大家看,通过这个图,我们分析出现在同纬度地区是海洋气温高还是陆地气温高?”同学们认真看图。我在上面添加了一条同纬度纬线,让学生便于比较。让学生看这条纬线在海洋的部分和在陆地部分的气温。锻炼同学们看图能力,大家认真看,一下看出来的很少,但是有六七个。
我进一步提示,多数同学会做了。
冻土功过
师:我们学过的两个比较典型的湿地是什么呢?
一个是青藏高原上的三江源湿地,一个是东北平原上的三江湿地。
两个湿地共同点,都是下面有冻土层,这种冻土层减少了沼泽和湖泊水分的渗漏。另外一个共同点,都是地势平坦,不利于排水。
不同点:三江源是蒸发量小于冰雪融水量;三江湿地是蒸发量小于降水量;还有一个不同是,一个是高原,一个是平原。
师:“三江源和三江湿地蒸发量小的原因各是什么?”
生:“前者是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后者是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师:“我们淄川的柳泉湿地,得以保存的原因是什么?”
生:回答原因照搬以上两处湿地的原因。
师:我们这里有冻土吗?冻土都分布在哪里?
生:回答。师总结:高山高原冻土和较高纬度冻土。
师:冻土的功过,大家说一说。
生:功是保护湿地,过是给修路等建设带来困难。
冰酒飘香
师:大家想着冰葡萄酒的故事吗?想一下著名的葡萄酒生产国法国的气候类型、发明冰葡萄酒的德国的气候类型,最大冰葡萄酒生产国加拿大的主要气候类型。
生:回答以上内容。
师:为什么冰葡萄酒最大产地不是德国法国而是加拿大?冰葡萄的生产条件必须是冬季气温在零下七度左右。
生:回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大陆性气候的区别。
师:中国最好的葡萄在哪里?那里葡萄质量好的原因是什么?那里有哪两种气候?
生:回答得不错,只是第二种气候费了些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