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751:想念尧尧
(2019-11-11 12:36:19)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751:想念尧尧
闲暇时光里,时常想起尧尧。
尧尧是我初一教6.6班的一个男同学,书写非常工整清楚,错别字是很多的,坐的也端正,偶尔分神你提醒他一下,他也立即改正。没有其他男孩子那样的难管教的小刺儿头。他的作业几乎没有一个问题是对的,却认真地写。每次我要求回答问题,他也积极举手,等站起来支支吾吾着,最终等不到任何答案。
于是,我在讲课的间隙,针对这个问题单独给他讲。“老师,我没有听明白。您再给我讲一遍行吗?”我又讲了一遍,尧尧还是那个意思:“老师,我还是没听明白,再给我讲一遍好吗?”如此再三,身边有同学还是冲着我和尧尧微笑,摸不着头脑的那种笑。课上时间有限,我只好打住,一头雾水。
课下,我找课代表询问尧尧情况。课代表告诉我:“尧尧哪门课都学不会!”我的心一沉,尧尧在我看来是一个多么可爱的男孩啊!
以后上课,提问时尧尧举手,我不再提问尧尧,我怕重复以前的尴尬。尧尧举手的次数,没有因此减少,反而更加积极了,我抱着一种侥幸:“请尧尧回答!”
“我——我——”尧尧有些激动,我的思路在那一刻凝固住了。同学们没有笑,投来一丝悲悯的目光。
“感谢尧尧积极参与,课下我与尧尧抽空单独交流!”我将这次尴尬化解了。
一次提问一个课本上的思考题,只有尧尧一人举手!
我真的不想提问尧尧,看看那些学习尖子竟然没有一个举手的。环顾了几次,只有叫尧尧回答。
“第一,如何如何;第二,怎样怎样;第三,怎么怎么。”尧尧陈述清晰,回答堪称标准答案。
仔细听着,我真的没有把答案想的这么缜密,尧尧做到了。我有些出神,正在发愣。看到讲台下,有同学做出要拍巴掌鼓励的表示,我瞬间转化过来:“给尧尧同学的全对鼓掌!”
同学们的掌声,早就迫不及待,似乎压抑了很久,掌声经久不息,超过给其他课堂表现优异的同学。
我被一种东西感动着,感动于同学们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感动于尧尧回答问题能力的惊人呈现。
初一教学结束之后,我被调到给初三同学上课。
在校园里遇到,尧尧总要跟我说上几句话。
“老师,您为什么不教我们了?”尧尧先向我摆摆手,我也学着样子向他摆手。
“这是学校工作安排的需要,其实我非常想给你和你的的同学们上课的!”尧尧的问话,让我感到很亲切。
这样的交流之后,再见面还是如此问答。
不觉间,尧尧成了初三的学生,个子明显变高了。尧尧走到我跟前:“老师,我十六了;老师你几岁了?”要是别的同学这样问,我肯定要批评他没有礼貌了,对尧尧我却不忍:“老师今年五十三岁了!”
这样的交流,让我觉得亲切又有点沉甸甸的。
有一次相遇,正好是初三同学往职业学校分流之前,尧尧在路上遇到我:“老师,你说我能学成一个医生吗?”“为什么这么问呢?”“我想报职业学校的医护专业!”看着尧尧,想象着文化课学习中遇到的种种,我努力想着该怎么回答这个对自己信任的学生。“能!只要你足够用功,只要你达到了做医生的水平。”我这样说着,担心自己的回答会给尧尧带来不好的影响。
几天后,在操场上我们又相遇了,他与要好的同学在一起。问及当年课堂上的那次提问:“尧尧那个拓展题,全班同学就你一个人答对了,而且综合分析表述水平较高的那种。你一定是什么天赋没有挖掘出来啊!”
“老师,我事先上网查了答案!”尧尧回答地很坦然,他的好友也没有丝毫的惊诧。
“看来你是有准备的,无论什么事情,你多下了功夫,做了充分的准备,都会有令人满意的结果的!”我这样对尧尧说,也是对上一次回答他问题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