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741:管窥《初三地理上学期期中卷》

(2019-11-07 13:26:18)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1741:管窥《初三地理上学期期中卷》

初三上学期的复习,期中考试前,孙老师与我,带领着同学们屡次冲刺中考试题组成的专题训练题。

初三地理,没有国家级和地方性教材,就是以原初一初二教材为依托,以过去几年的中考题专题汇编或中考模拟题专题汇编为训练资料。

这种训练,让师生明显感到中考的难题,虽然考察范围没有扩大,但是拓展能力却有了明显提高单纯死记硬背的成分减少了。我把这种训练,形象称为百米跨栏赛,每个题几乎都是一个需要努力才能跨越的高度,一个个题连在一起,就是一次次跨栏障碍赛跑。

这次期中考试卷,却是除了前八个选择题,明显具有跨栏比赛性之外,其他后面的题除了一个26题读图题有一定分析思考难度外,其他的问题难度相对降低。降低了,不是考分就容易拿了。

大洲大洋分布图、人口稠密地区分布图、自然景观和风俗人情图、温度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行政区图和地形图等等,任何一个图不是会看会用正确理解分析,都会让自己丢分。这就是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在考察一个人全面正确综合利用地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任何一个基础知识记忆不扎实,在分析表述中就会出现破绽漏洞。多读多看多分析,依然是地理学习的吉祥三宝,缺了任何一个,这种吉祥就会出现小小遗憾。

这次考试,还有一个熟悉的问题新鲜呈现方式问题。如极昼现象,每个同学都知道二十四小时看不到太阳成为极昼,当把呈现这样的一个二十四小时太阳都在地平线上时,学生却不能判定这是极昼了。6月份出现极昼时,这时太阳直射点接近哪里呢,是南回归线还是北回归线,这个问题有时值得重新思考的。另外,像是“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说明“我国面临老龄化现象”还是“目前劳动力严重不足”呢,则是需要细致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几个词语变了,呈现的方式变了,就是一个新问题,读图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中考地理考察的另一个特点。

对于简单的基础识记点的考察,也放到了相近相似的环境或问题中,考察灵活运用能力。比如温度带考察,在世界大范围内讲的是根据纬线划分的五带,在中国范围内的则一般需要根据积温划分的温度带。考察地形区和山脉省级行政区、河流和名称简称等,则考察是不是混淆了,如昆仑上与天山、阴山与秦岭、准葛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江西省与福建省,不仅要记住名称,还要记住它前后左右具有区分特征的地理事物,才能在考场上镇定从容冷静判断分析。

综合以上分析,难题不难,只要努力攻关,找到了自己解决这个难题的突破口。简单题拿分不容易,还需要精密细致的综合看图分析,在活学活用中驾轻就熟,才能叫真会了真记好了,那个时候一切基础知识技能才到了活学活用的程度,也就是接近我们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将来发展有用的地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