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736:从孩子成长看教育
(2019-11-05 20:07:24)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736:从孩子成长看教育
重外甥女紫迪舞蹈早已经超过了九级还是十二级,反正别人看似艰苦的训练,在她已经成了不是一项困难的事情了,反而成了她人生有趣且有意义的事情之一。
两年前,她还上初一,一次相遇,我便与她聊到了学练舞的事情。
“妈妈一开始,没有说学什么舞,大概说‘紫迪,你喜欢跳街舞吗,我觉得挺好的,要不咱去学学试试’。妈妈这么说,我就去了。去了以后,就慢慢坚持下来了,实际上并没有学什么街舞!”紫迪娓娓道来,我却陷入了深思。
一件小事,一个细节,看出了紫迪妈妈李燕女士的循循善诱。
紫迪正给我讲着,瑞东过来了,要姐姐帮着摆弄一个玩具。瑞东两三岁的样子,“最喜小儿无赖”的年龄,在紫迪面前麻花一样拧悠着身子。张着手“啊——”“嗯——”的喊着,就是不喊“姐姐”。要我是紫迪姐姐的话,我会拗不过瑞东,帮着他摆弄好玩具就行了。可是紫迪姐姐,这个时候却是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和善而坚定的朝着弟弟瑞东:“喊姐姐!不好甭想我帮你!”小瑞东继续“嗯-啊-”好像失去了仗势,拧麻花的劲小了,从嘴里憋出两个响亮的字:“姐姐——”
紫迪很娴熟地帮瑞东弄好了玩具,瑞东自顾自地玩起来了,紫迪并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我却感受到了姐姐紫迪对瑞东的成功教育,也感到瑞东正在受着良好的教育。瑞东成为一个懂礼貌的孩子,可能很少有人想到姐姐紫迪的贡献,但实实在在就这样发生了。
紫迪的优秀品质和行为习惯,从哪里来呢?我好奇,也就有了接下来的关注。
每次到紫迪家(二姐家),紫迪的爸爸(赵一)或妈妈李燕都会开车送我们回家。他们这个时候,不是有特别重要的事情,都会把开车送我们回家当成最重要的事情。坐着他们开的车,听着他们非常开心地与我们拉呱,是我最感到幸福的回忆之一。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为亲朋好友帮忙或服务,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难怪他们两个都有很好的亲朋好友,他们早已把亲情和友情,看成最珍贵的了。
二姐,常常夸自己的这个儿媳——李燕。不会说巧话的二姐,从言语中无不透露出对这个儿媳的欣赏和满意。这种满意,不仅在婆媳关系,还有李燕和所有家庭成员和亲戚的关系中。
岳父岳母身体年龄大了,需要人照顾。一段时间里,我们周末都要去陪岳父母吃饭。岳父牙口不好,每次吃饭比干一次重活还累。看着揪心,却也一直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帮助到他。
一次听岳母说,二姐和李燕一起去看岳父母,给岳父带去了炖好的骨头汤。我和妻,觉得自愧弗如,想也如此效仿,却又因种种原因搁浅。听到的消息是,李燕和二姐又去过一次,也是送去刚炖好的骨头汤。我知道自己与二姐和李燕,差距不是一点点,而是很长一段距离,虽然我们也有相应的孝心,却没有扎实细心耐心的行动。
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二姐念叨岳母的好,说着说着一边流着泪,就是岳母曾经护着还是小孩子的她,少挨了几次严厉奶奶的打。我从二姐身上,读懂了什么叫感念。二姐自己包粽子卖粽子,还参加过包粽子大赛呢!多次吃过二姐包的粽子,品味着二姐劳动的结晶。
写了这些,不得不写二哥(二连襟)。我们曾经有一次单独的交流,二哥讲了自己干工作和持家的一些经验。二哥,干水利工程,负责打井,骑着摩托车走遍了淄川大地东西南北中需要打井的地方。二哥在单位是顶梁柱,在家里精心呵护着妻儿老小。每次见到他,都感到一种无言的兄长之情。
从这些小事上,我明白了紫迪为什么有那么良好的行为习惯了。这是一个耳染目濡的过程,不是什么语言或所谓可以写到纸上的文字教导出来的,这是一种心灵与心灵、性格与性格相互摩擦碰撞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