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734:学写叙事,学做“讲述者”
(2019-11-04 16:32:05)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734:学写叙事,学做“讲述者”
没有经过总结的人生是不完善的,没有经过精致总结的人生是不完美的。
作为缺憾多多的我,一直凭学写叙事,走在总结的路上。每天一叙事,就是一种针对心路历程和做人做事某方面的总结。
看到叙事者“讲述”栏目征文,我就像是一个八九岁的孩子一般,立即投稿。客观讲,在学写叙事的过程中,在参与叙事者共读过程中,我好多次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八九岁或十四五岁的孩子。这样的心态,更有学习的渴求,更有通过写找出优缺点的动力,更有朝向更美好自己天真的努力。五十岁的我,像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努力的结果也就不再像一般成年人想象的那么重要。
前几天,我因为事情较多,心脏部位感觉胀痛的频率较高,我就有了准备做心脏造影检查的打算。妻告诉我:“如果检查出心脏有问题,我就不同意每天写叙事文章了。”
躺在被窝里,我眼里悄悄有泪水要滚落出来。叙事相伴,给我太多温馨和美好回忆,我不知道没有写叙事相伴的日子会是怎样。
“写叙事,真的没有让我太累啊!我保证不再熬夜读书写叙事了。”想起三年前,我为了写完一篇叙事一直坚持写到凌晨快一点,那时心脏部位有了隐隐发涨的感觉。当然有了这些感觉,我都尽量避开很晚写叙事和读书。真正心脏剧烈胀痛,是因为体力精力消耗过大之后,所以我努力为写叙事辩护,因为我真的不舍。
为了做个合格的“讲述”者,我努力总结三年来学写叙事的历程,努力找出我走过的弯路和前行路上走过的点点滴滴。回忆总是美好温馨的,与叙事者相伴前行更是如此。写的过程,是心灵智慧和力量被发现和挖掘的过程。“有什么好总结的”被抛之脑后,因为在总结过程中,我发现平常“每日一叙事”取得的进步,也看到了速成文章的肤浅和模棱两可。
有的总结是千字叙事文,有近十来篇了。有的总结,是上万字,横跨三十六年的教育教学生涯,几易其稿,让我陷入了深思。内容散乱,表明心并没有安定,也没有真正的觉悟和践行。根据一位老师的建议,我转而写近三年相对一以贯之的叙事,写成一稿,也近万字,是以时间顺序为主轴展开的。真实性有了,如何深入挖掘内在的东西,成了我努力要做的。除了继续阅读,就是坚持经典诵读助力。仅仅是表面上的东西,肯定不能支撑我这样努力前行,更深层面上的东西是什么?我不知道还是不会总结(或不知道怎么写出来)?
都说仓颉造字鬼神哭,此刻欲哭无泪的是我心灵中的屑小。如果说平时上传学写叙事文章或读后感,会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话,那么此刻参与讲述成长故事,则是需要“敞开心肺给人看”的勇气和胆识。一边听着心灵中屑小的哭泣,一边做着努力安慰帮助它们成长的工作。这些屑小,就是组成自私怯懦卑怯的我的一部分,那种一直需要隐瞒或欺骗的文字掩盖才得以存活的一个我。
如果说三年多来,我在叙事者陪伴下有些前行的话,就是这些屑小的皈依——这些屑小对真善美的皈依,对一种优秀文化和周围优秀的人和事学习上的皈依。这些屑小不再操纵着我的情绪念头言行搞怪,不再让我教育人生的大厦摇摇欲坠,不再动摇我人生的信念的根基,写到这里我突然被这些屑小的进步感动着,这就是我作为学习叙事者的进步!
我曾经畅想着,这些屑小终究有一天会变成了闪闪发光的金子,我践行“物无弃材”,屑小们也是!它们在学习和坚持写叙事的文化作用下,会逐渐变成最美自己成长的得力助手。坚持叙事写作,把这些屑小转化的历程记录下来,一定就是所谓的平凡中的伟大了。“上士闻道,谨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不笑不足以为道。”作为叙事者成员,学写叙事,就是在讲自己成长故事,每个人都可以从故事中得到关于成长的启示。正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我的成长历程中,有迷途知返,更多的是锲而不舍的努力!虽然这种努力和进步是那样的缓慢和微不足道,让喜欢高大上的人们怎么也看不到,甚至让他们看到只能回过头来,或者低下他们高昂的头颅才能得见!
一个人看到一只蚂蚁,在追随着一个庞大的蚂蚁群搬家。于是,他有了一种警觉:“大雨不久要下起来了!”一场关于叙事文化的大雨到来之前,我就是蚁群中那种并不突出的蚂蚁,恰巧被一位警觉者发现。我的爬行,也就有了被关注和有所发现和启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