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705:感谢送杂志的过程
(2019-10-16 12:26:57)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705:感谢送杂志的过程
刚刚送下一批教师们个人订阅的杂志,用了一节课多一点的时间。虽然很累,但心里很充实高兴。
“赵老师,得给你提意见,你培养了他们懒惰的毛病!”校长室里,分管行政的副校长翟荣文老师调侃道,对面是办公室主任王长发老师。
“能‘懒’出一批优秀的校长和主任,也是我的福气。你们身上的优点,可不是我能培养出来的。如果我能培养优秀校长主任的话,我确实值得自豪了!”
忘记了,这种给老师们送杂志到办公桌上,大概五六年前吧。最初要好的同事和朋友也提醒我:“你送惯了,一次不送,他们就觉得你做得不好!”
当时,我也有一种权衡,就是如果我不送。近百十个教师,不定时间的到我那里找杂志,对同事和我本人都是一种困扰。
从同事角度讲,教师们每个人都要最少拿出五至十分钟甚至更多时间去取,每批杂志到了,教师们集体花费在上面的时间,累计要超过五六个小时。有时,老师去领取了,我还不在,老师们要多跑一趟。有些老师去找,我会拿出三五分钟帮着找。
另外,事前教师们要了解自己的杂志是否到了,好确定要不要到我那里去拿,而且还要约定他或我是不是有空。任何一个人没有空。很多老师要询问:“赵老师,我那本杂志来了没有”,每个老师问一遍,我要费尽思考记忆,我大概要多花费好几个小时,另外时间长了,常常容易丢失,我时时担心丢失,消耗的时间精力更多。以前曾经这样做过,每一批杂志送达,我都会在上面花费很多课余时间,弄得我没有自己读写的时间了,教师们都要为自己的杂志劳神。
我送给老师们,有个好处,就是每个老师大概用几十秒的时间完成签收就行。如果老师们上课去了,我就代签,将杂志放到桌子上就行了。有的同办公室的老师,还会帮我代为签收,我更是非常高兴。
每次有付出,得到的更多。这次,我就顺便拿到了孙翠苗老师印好的复习资料和一本教师阅读书。
每批杂志来了,都有二十种以上。看到这些杂志的封面,可以提醒自己应该不断拓展视野。因为自己读写面比较窄,这种提醒是有益的。
每次送杂志,看到老师们精心备课上课的状态,看到同学们积极学习的状态,看到了同事们丰富充盈自己业余文化生活的状态,都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我想,很少有老师们有这样的机遇,可以遍观老师们积极向上的状态。
如谭秀照、董汉利老师练习书法,就是在送杂志的过程中发现的。后来通过交流,谭老师、董汉利老师,讲他们的写字经历,给我很大启发,得到了两个在书法学习上教学相长的朋友。谭老师,给我讲笔画的严谨和应该注意的问题,至今仍然觉得很有教益。
从教室门口路过,看到师生精彩的互动,会启发自己的教学。记得最初关注孙翠苗老师的课,就是一次从教室门口路过,看到她讲一个知识点与我授课方法不同,她讲的生动,学生听得认真投入,于是我对她的课产生了一种要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后来有了2016年下半年的“先学一课,再上一课”教学模式,更是成为我专业成长路上美好的记忆之一。
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个给老师们送杂志的过程,就是一个“博学之”的过程,是我送杂志路上的游学,是一个阅读教育人生无字书的过程。至于审问明辨笃行,就是自己接下来的事情了,我的每日一叙事,也从中受益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