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695:叙事,给我的前行一个支点
(2019-10-05 21:58:49)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695:叙事,给我的前行一个支点
一位科学家说:给我一个适当的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2016年1月25日,我在王维审老师创建的叙事者团队中,找到了这样的支点。从那时起,我每天都坚持用这个支点,发现并创造着曾被忽略的点滴美好!
看到我的“懒散”
我是一个懒散的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好吃懒做,是指我的思想意志力积极主动的行为,几乎很少有。有时,我洞察自己的心智就像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老家那里有个顺口溜,是“七岁八岁狗也嫌”。
别人眼里,我是喜欢读书写作,实际上在读写过程中的我是散漫的。
我喜欢读书,是因为喜欢进入作者创设的那种情境,在那里我找到一个心灵的港湾。这种阅读,是逃避现的,说是“不务正业”也无可无不可。喜欢写作,也是让我的心灵信马由缰,并不着眼于解决什么现实和内心的问题。
以前有人问我有什么兴趣爱好、梦想追求等,我会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我会使劲想,有人说我在编或者应付,我感到非常冤枉,因为我真的要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却实在想不出来。有时表达了,事后马上后悔,因为表达的并不是我内心真实的意思。虽然不是编的应付的,却真的与编的应付的无二。我又感到别人这样说我,自己不应该觉得冤。
让自己有个朝向
读了一二十年古今中外经典,发现一个规律:那些被称为名著或经典文化的,一般在做人做事方面都有一个大致明确的朝向。他们的人生中也有种种琐屑,也是曲曲折折一步一爬,但是他们终究有志者事竟成。他们的人生中,也有撞南墙和南辕北辙,但他们心里明确的朝向,会帮助他们及时纠正并焕发更大活力努力前行。
是啊!道理是这样。我身边的很多老师,也是这样步步完善提升自己的。他们走的路,我知道但我走不得,会让我心里很难受而且我知道自己最终也走不好。我喜欢读写,几十年了常怀着一个梦想,通过读写为自己开辟出一条前行的路。读与写的散漫,让我始终没有真正的作为,也没有所谓的明确方向。常常怨天尤人的我,有些要摒弃自己的这种读写爱好了。
以前很喜欢翻看报刊杂志的我,不再坚持了。有一天,一篇千字文却像有什么魔力一般闯入了我的眼帘。用不了多久,就把它看完吧。看的过程中被文字温暖着打动着,反过头来再看,感觉这就是自己心中渴望已久的文字。后来,有在另外的报刊杂志上看到这个作者的文章,再读他的文章还是喜欢。于是,记住了这个作者的名字——王维审。
再次看到这个名字,是2016年1月份收到了“你敢挑战吗?”的教育叙事写作的邀请信:每天坚持写教育叙事故事,每篇字数800字以上,一直坚持三十天就算是挑战成功。竟然有人对教师的写作这样大张旗鼓的提倡?王维审老师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我上网搜索,看到了临沂电视台关于王维审老师的专访,王老师的成长故事深深震撼了我,让我的前行有了一个明确的有意义且有意思的朝向。
给自己一个定位
《易传》云: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与。
参加叙事者,我正好五十周岁。我很少有卓越的优点和长处可以供人学习,但是我的懒散可以成为前车之鉴。忏悔着前行也不错,像辛弃疾写的那样“天凉好个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