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694:日叙一事,受益多多
(2019-10-04 20:30:46)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694:日叙一事,受益多多
为了坚持“日叙一事”,我不断读诵感悟教育名著,将学习和更好做人做事有机结合起来。
缓解抑郁
记得那是最让我疯狂绝望的一天,放学签到的时候,天已经对面快看不清人了。我要走进签到大厅的时候,看到一个孩子岔开两腿挡在门口。
走到跟前,这个孩子并没有让开,手里高举着什么。我低头看时,这个孩子就把东西往我嘴里塞。下意识中,我张口含住了,稍稍一品,竟然甜丝丝的。
激动诧异之余张口说:“谢谢!”
孩子立刻跑开了。我正在纳闷着“谁家的孩子啊”,看到一位熟悉的同事,骑着电动车从身边走过,喊了一声。这个孩子跑了过去,坐上电动车转出校门走远了。
抑郁的时候,我都回想起这件事情,回想起这个令我难忘的细节。
让我想起一幅漫画:
一个人在大雨中被淋得像落汤鸡的时候,另个人在积雨云之上正享受着阳光灿烂。
为一人一事纠结难受,在更加辽阔的空间和更多人情世事中时,一切变得风轻云淡。
翻看教育叙事每日一文,让我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面对种种无奈,千方百计尽最大努力了,就可以心地坦荡荡。
值班叙事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午自习或休息,学校安排教师值班,一般一位值班教师同时看两个平行班。
对于午自习或午休值班,我有两种矛盾的态度:想参与,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日常行为特点,更好走近学生的心灵世界,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不想参与,因为体弱的我中午非常需要休息,更主要的是碰到不守纪律的同学“捣乱”处置不好,就会让师生关系背道而驰。
每次值班之前,我都努力让自己身心处于一种最好的状态。孔子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对当地风俗礼仪等了解得清清楚楚,因为他具备“温良恭俭让”的品行,别人都会帮助他了解这些。我努力诵读感悟《论语》等经典,尽可能让自己朝向这种状态。
每次值班后,我都会针对一件小事或一个细节写一篇叙事文章。其中一篇《学生“撑黄瓜架”,我送上“四块糖”》,就是其中的一篇,事后写下来,后来觉得不错,多次修改润色后投稿,发表在《教育文摘周报》“叙事教育”栏目中。三年多来,值班叙事类文章,已经积攒了一百多篇了。写着这些文章,我逐渐展开了学生自习课的自主管理(班干部值班)研究。
教学叙事
看了王维审老师《做有故事的教育》,我明确认识到自己的教育叙事,更准确的说多是“教学叙事”。把故事引入教学过程中,我在努力尝试着。
结合学科自身教学实际,我讲地理分析研究判断更准确具体的故事,讲激励学生不抛弃不放弃的故事,讲师生生生互助的故事,讲师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故事。
当然,更多的“教学叙事”还停留在更好关注方面,以后要努力向教学叙事研究方面发展。
以前对于教育认识比较偏颇,就是让学生尽可能考个好成绩。年龄大了,却时时处处觉得育人更要放在教书前面。
叙事中,我努力记录下相关的感触,那些让我欣慰的和难堪的。在撰写或事后阅读中,不断发现自己的优点长处和不足。这种教育叙事,几乎细致到了“每课一叙”。(我的课时相对较少,每个教学班一周只有三节课,只有两个教学班。其他任务,就是做图书管理和教材作业本发放等工作)。课下与个别同学交流,有时也在事后写下“每事一叙”。
教学叙事写的多了,涉及的内容细小了,逐渐更多更好关注学生的同时,也更多更好的关注自己。我开始修正自己上课的语言甚至是语气语调,完善提升自己的课堂架构和组织管理,更好设计板书,注意引导激励或奖惩学生的细节,关注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和作业及时评改,引导学生及时撰写学习反思——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
在教学叙事中,我有了参加工作前实习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