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692:保存《论语》“感悟”视频

(2019-10-02 23:42:36)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1692:保存《论语》“感悟”视频

保存“《论语》诵读感悟认识体验”视频,给它们一一标注好内容,存到电脑F硬盘里,抽时间将这些视频内容整理成文字。

让经典诵读感悟唤醒自己的同时,也希望更多人从中受益。

这是十六年前开始诵读《论语》时,就埋在心里的一粒种子十几年中,这粒种子逐渐成熟,并逐渐被埋进脚下的土地,慢慢在岁月的风雨冷暖中,开始发芽生根并茁壮成长着。

留言成激励

2016年1月25日参加叙事者,当初每天写一篇文章,很多时候我写的文章不是叙事,而是关于诵读《论语》的感悟。一个朋友建议:“你可以按照顺序讲《论语》,让大家更好得到您的分享。”另外还有这样的留言:“读了您的文章,我也想坚持认真读背《论语》了。”

看到类似的几个留言,我感到惭愧。每天关于诵读《论语》的文章,都是花费了几个小时的冥思苦想才写成的。对于每章《论语》的内容进行有个人特色的解读,我当时确实不具备那么大的实力。另外,从同事们的留言来看,我的解读的确有些独到的地方。或许他们有很多鼓励的成分,在我确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引导和激励。

三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又读了三十多本教育名著,写了一两千篇朝向教育叙事的文章,我也用“分享”的方法将每章《论语》内容进行一种尽量个性化的解读,分享达到六七百次。想想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天天的坚持,从这种分享中受益最大的就是我自己。不仅是“分享”的过程,就是看听自己的“分享”,我也也被自己的“分享”激动着、启迪着。

美好的东西,就怕她失去。特别是《论语》这类经典内容的特色解读,即使有二十分之一的人感兴趣,我想受众也是很大的。作为一名教师,自己所讲的内容,即使对一个同学的成长有益,我也会全力以赴的。这种分享的内容,恐怕也是我本人无法复制的。通过音频的方式留存下来,也是因为我没有精力和时间,在坚持每天教育叙事一文的基础上,再将这些音频内容整理成文字。

如果有意义和价值,我将其整理结集成文字也是值得的。

己达而达人

有感于自己曾苦于找不到相应的文化,那种在漫漫长夜中盲目的摸索是苦痛的。在解读《论语》中,我也走过了十六年的较长的历程,慢慢的由门外汉变成一个有一得之见的人。我希望自己的解读,能给受着文化缺失困惑的人一定的帮助,这也是我作为一个教师的良知所在,也是承传优秀文化学做一个真正的君子的关键所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继续这种方式途径行得通,我会进一步录制并整理相关经典诵读认识感悟体验系列。

我这样做,还因为我有一个宏愿。因为我体弱经常生病,后来诵读经典后,我身心状况好了。其病情厉害过一次,我曾经发弘誓愿:如果我闯过难关,我将会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让更多人像我一样受益。这个愿望大概有五个年头了,只是苦于自己表达和写作水平有限,一直没有落实。

2007年暑假,听了陶继新老师汇报后,我曾经无数次的动员身边的亲朋好友诵读经典,结果都是碰钉子。我也知道,很多人希望自己也能很好诵读经典,就是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诵读途径。作为一个资深经典诵读者,不能仅仅告诉大家“背”就行!经典中,的确有很多助力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有趣有意义的故事,明白了这些,会有更多人喜欢并从能更好诵读中受益的。

发现了前行中一件更有趣和有意义的事情,真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