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690:感念被音乐煮过的文字

(2019-09-30 20:37:46)

NO.1690:感念被音乐煮过的文字

——读丁立梅老师的《等待绽放》

丁立梅老师说:“这些文字,是她用音乐煮的。”

我努力拓展自己的思维,想象用音乐煮文字是怎样一种情形。

丁立梅老师,用音乐煮过的文字,也有与美好的声乐同样的魅力!

文字被音乐煮了,这是一种怎样拥有福气的文字啊!有温度,有燃烧的激情,有慢慢的浸润……

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被音乐煮过的文字,在尘世的种种不堪了,高蹈着“离即离非是即非即”的情调。“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曰:‘尽美矣,未尽善也。’”能用音乐煮文字的丁老师,就朝着“尽美尽善”的方向,日复一日。

很多做父母,每逢孩子高考,常常用煎熬来形容自己。煎一般用了油,有的沸点高三百度左右,谁能受得了。熬,也是在水煮的过程中,水渐渐少了,把被煮物内在的汁都炖出来了。被煎熬的是自己和孩子,那种难以忍受可想而知。

没有了那份共情,没有静下心来慢慢品味和调适。也就是缺乏了那种“等待花开”的过程,这种缺乏,或者是某个环节的,或者是某个细节的。剩下的,只是瞬间花开的大喜过望和花未开时的暴躁失控。没有了“润物细无声”的家庭文化和亲情理性的陪伴,花的种子进入了休眠期或者风吹雨打花也不言而喻。

我认识一位同事,是音乐专业教历史的,年轻的她成为我能时常见到的地区名师。她严厉,学生配合而不抵触更不忤逆,这是一种艺术。她的声乐器乐造诣,在同事们中是佼佼者,她的针织也是那么细腻和有爱心,更为突出的,是她对每个同学身心中细微变化的警觉和理性调控。实际上,每位教师或家长身上,都有类似的美好情结和教学相长的美好回忆。关键的是,有人这种状态相对持久,有人这种状态相对短暂而已。

音乐煮的文字,来自于被音乐煮过的人。

学生没有意识到,她已经感受到了。像听风者一样,对于学生的引导激励或批评,她总是未雨绸缪或有备无患。

这位教师的言谈举止被音乐煮过,学生被触动时,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都会感受到期盼已久的天籁之音,于是一种沉睡的美被唤醒,某些潜能也呼之欲出。

我曾经请教那位同事:“您是如何洞察秋毫的,又是如何在管理学生上很好拿捏分寸的?”

同事很坦诚:“怎么说啊!自己的一种直觉吧。”

这位同事种种美与善的作为,我只有欣赏却难以学习。丁立梅老师则让我得以借助文字,去揣度发生这一切的过程。在这样的心思和情怀下,我开始慢慢品读丁老师的文字。每篇文章的品读,都有一种不自觉的对比,慢慢的一种境界的差距就出来了,关于内心定力的,关于品行修养的,关于做人做事能为的。她的文字娓娓道来,我在其中感受音乐煮过的文字的浸润。

教育与音乐相似,坚持教育叙事写作的我,常常感受到那些错过的瞬间。很多,是不能等一切停下来弥补的,只有以文字梳理思考铺垫,等待下次有类似的机会有一个平凡而精彩的呈现。

希望有一天,我的文字也变得有温暖和力度,近乎被音乐煮过的样子。但愿一切生命成长的过程少些被错过,能拥有更多等待绽放的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