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688:清净下来的时光
(2019-09-29 16:08:29)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688:清净下来的时光
清净下来属于自己一个人的时光里,却看不下书,也练不下去书画。这个时候,我会想起师傅教的礼拜,就像是一个贪玩的小孩,忽然想到回家,该找母亲了。
一次次礼拜下去,就像是回到了孩童时代,更确切的说就像是婴幼儿时期,甚至是做胎儿的状态。没有了执念,没有了贡高我慢,甚至是无我。
经过了一段时间礼拜之后,自己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不管是读书,还是写作,还是练习书画,都眼里多了一份美好和叫做艺术的东西。
才发现这个秘密的时候,是因为书画班要交一次个人作业,装裱了在画室展览。我一点画的情绪念头和感觉都没有,难堪之际,于是开始礼拜,慢慢的头脑中和心中,有了灵感,于是开始一笔笔的临摹兼创作。
再后来,就是练习褚遂良的字帖。拿着字帖,突然没有了灵感。起初以为太累了,休息一会就好。后来,精神头足了,看着那些字也没有感觉出美来。于是我察觉到是自己的心灵出了问题,接下来就做礼拜。拜过之后,一切有了改观。我能够坚持练习一个小时左右的毛笔字了,写的过程和最后的结果,都让我有所收获。
于是想起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插图中有孔子像的。那时,不知是文中写到,还是有人提到授课前师生都要先拜孔子像的。我突然想到自己的礼拜,感觉那时认真礼拜的师生都会有所收获的,收获的是自己的虔敬和向上向善的动力和智慧。
这是一种教育的智慧,就是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有一颗恭敬心才好。不然,就是一直纠缠着那点知识技能颠三倒四的忙活,不厌倦才怪呢?恭敬心,不仅是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要具有,就是工作生活其他各个环节和细节中,也要具有。
行笃敬,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之一,也是一个人的立身立命之本。传统文化意义中的行为,讲究行知合一。也就是情绪念头言行,都有一份恭敬心敬畏心。
古人很有智慧:离地三尺有神明!就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没有别人监督的时候,也要谨言慎行,因为神明在看着。就像是时时处处有“摄像头”,可以收集到你身心一切的行为变化的细微。这种善善恶恶的收集,不仅仅是收集,而是有接下来的奖罚分明的。古人讲:天道无亲,恒与善人。“日行一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日行一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礼拜,有忏其前愆悔其后过的作用。
昨天发现,做礼拜与诵读经典相映生辉。这样做一段后,原来要分享《论语》诵读认识感悟体验的,想到几件衣物没有洗,就去洗衣服了。古人讲,在做中学,把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搞好,是一种更重要的学习,这与诵读经典等文字和形式上的学习结合起来,往往有一种更好的结果。
以前,自己遇到一些事务性,容易心烦气躁。现在遇到类似的事情,先做礼拜,用不了多少时间,自己就会以一种积极阳光的心态和行为面对。更主要的是,做的过程中,原先感觉到的是累和烦,现在得到一种文化感觉到一种修行,如果不是太累的话,那就是在做着自我完善提升的功课了。这个时候,真的感觉到,不管是干什么,都像是贝多芬创作乐曲、米罗开朗进行雕刻、达芬奇在作画!
不管是礼拜,还是读书练习字画,还是做人做事,都是人生中一种必要的历练,正是由于这种色彩纷呈的历练,我们的人生拥有了值得期待的意想不到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