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675:感恩,前行中有你
(2019-09-20 17:22:49)NO.1675:感恩,前行中有你
“我有找到了几份电子教案,我现在把它打印出来,你捎着!”雷厉风行的孙翠苗老师一边打印着教学案一边说着,就像是一缕清风,让我感到清爽。刚才清点初一新教材数量,脑子有点涨。
从大前年的初三、到前年的初一初二,我这个“五零后”一直与孙老师搭档,电子教案操作的事情几乎没有弄过。
记得大前年上初三,五十岁的我有些怵头,于是从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向孙老师学习,如何组织管理学生、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是用什么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包括处理课上课下的突发事件的艺术。每次听课,都写满四页纸的听课记录感悟。
是孙老师毫不保留的六年送考优秀经验的倾情奉献,是自己课堂上学生的受益支撑着我,更有领导同事们的帮助鼓励着我。
当时的级部主任董汉利老师,偶尔会给我的教育叙事日志点赞,并留下中肯的话语。两位班主任,仇宁宁和宋怡静老师将班级工作做好到一种极致,让我走进两个教室上课感觉是一种教学相长的“享受”。
校长许修军老师,在办公会上称赞我是老教师虚心学习的榜样,鼓励我写出有关听课方面的好文章。是表扬更是激励,我感到了前行的动力。教导主任王翠老师,笑嘻嘻地把新听课记录送给我:“早给你准备好了!”那个细雨濛濛的冬天的早晨,走在路上一步步溅起水花,脚下的寒气让我感到心里发颤。张成双老师悄然将车停在我身旁,我坐上车感到冬天里一种特别的温暖。
今年的中秋节、教师节、国庆节,教师“有礼”了——一小袋大米、一桶花生油、一礼盒月饼,作为教师收到的是工会和学校的温情。感激之余,每天走路上下班的我,却突然想到:如何拿回家呀!以前都是张成双老师开车送我回家的,这次张老师有事不能同行。
“赵老师,我给你捎着吧!”乐呵呵的张倩老师朝我打招呼。张老师与我一个生活区,我就没有想到。记得新学期给在校和转学的新生发教材,张老师主动替我分担了分发第二批新教材的任务,让我少跑了不少腿。
和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同事们,相濡以沫几十年不用说了。
满头的黑发化成了银发,记录着岁月留下的一个个无怨无悔。
这些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年轻教师帮我的地方很多:某个需要用软件的填表任务,让我感到有力用不上,张道亮老师多次帮忙。微机方面、图书电子化管理方面的,张启峰老师和李会彬老师更是一有空就“随请随到”。还有巩凯老师、许学良老师、陈凤老师、管静老师等,什么“新事物”玩不转了的就找他(她)们。
参加工作三十六年了,刚参加工作时,我还是个二十岁不到的毛头小伙子。那时,遇到了很好的前辈和师长,如王汝太校长、郭端成老师,还有后来的教导主任段昌泰老师、分管教学副校长郭光全老师、分管教科研的副校长许修军老师等,很多很多。只是我蹉跎了岁月的同时,也没有更好聆听并读懂他们的金玉良言。
王汝太校长,形象生动教我管理。那一根尺在地上画一条线,说:“这就是标准,达不到或者超过了,就是不合格或不达标。”郭端成老师,向我传授做班主任工作的法宝:“要像对待弟弟妹妹们一样,严格要求和爱护他(她)们!”段长泰老师,则多安排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任务。在做事中历练,苦过累过后,会收获书本上永远得不到的知识感悟。郭光全老师鼓励我用毛笔字写《考生须知》,当我写的《考生须知》张贴出后,收获的是说不出的一种自信。许修军老师用切身经验和自己的感悟,引导我如何写教育教学类文稿。用笔去写作也是教育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管对学校还是个人,这种理念深深扎根我头脑中,让我更好坚持读写并希望发扬光大。
还有姬文涛校长对我指导学生作文获奖的表扬,还有李忠汇老师业余时间对我的悉心指导……
参加工作三十六年了,想到许多在教育教学一线上没有血缘的亲人。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这水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