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674:教然后知不足
(2019-09-20 09:32:48)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674:教然后知不足
“老师,夏至日北极圈上一人,地方时为零时就看到太阳,此时太阳的方向在此人什么方向?”这是练习卷子上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我向孙老师请教并讨论,稍稍觉得明白了,于是讲给学生听。
“这些题订正后都懂了,只有17题第(1)小题第二空不太懂。”贾梦雪同学在上交的试卷中留言。留言的整体,就是一开头我提到的那个问题。
脑洞大开避陷阱
每次陪着学生准备结业考试复习,对自己都是一次挑战。
初三的复习,不像是初一初二,遇到什么难题可以不讲不学,因为期末期中考试会避开这些难题,原因是学生理解能力有限,特别是初一经纬网方面的问题。
结业复习用的训练题,则会出现类似难度的题,因为中考根据课标要求可以挑战类似“极限”。这样的难题,可以说达到了高一地理教学难度,基本上是学生不问老师不讲。因为教学一个题花费师生很多,如果学生本来没有兴趣或者教师讲不好,就是事倍功半。
前几天就有早就研究生毕业的数学科班出身的刘老师,拿着一个几何题说不好做。我也曾经对初中数学感觉无所不能,确实没有遇到解不出的练习题,但是经验告诉我:不要瞎用力。“无所不能”,是我十四五岁的感觉,这个时候要我做一个类似的题用的精力很大,速度也远远慢于学生。我已经接受了那种良好的数学思维训练,此刻没有必要非做那样的题,除非学生需要必要的方法技能指导。就像是年轻时锻炼身体是跑步,现在锻炼身体是打拳和压腿双盘一样。
每条经线上地方时一致,具体的内涵是:每条经线上,太阳高度最高的时刻是一致的,也就是都是地方时12时。
每条经线上,除了春分秋分两天以外,各点见到日出、日落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越往北,太阳出生越早落下的越晚,所以从春分到秋分,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越往南白昼时间越短;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情况则刚好相反。因此春分到秋分之间,我国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越往南白昼时间越短。
回答同学的提问
很少遇到同学问问题,更少遇到学生提问自己不能解答的问题。一旦有,不管是理解力不足或教学方法途径缺失,都让我难以释怀。
白天,忙着批阅作业写教育叙事,没有觉得那是一个问题。
半夜,凌晨一点刚过,这个问题浮上脑海。首先,我要从根子上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无法到北极圈上实地感受,就要通过一系列的推理,证明这种分析判断的正确。
首先,这里涉及一个太阳高度角的计算问题: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即北极圈正对太阳一点的太阳最大高度角(正午)是90°-(66.5°-23.5)=47°背对太阳直射的一个点所在的正午太阳高度是90°-(66.5°-23.5)-23.5=0°
正午,太阳是在头顶正上方(站在太阳直射纬线上)是90°,正上方偏南(站在太阳直射纬线北边),太阳高度角就是90°减去所在纬线与直射纬线夹角;或正上方偏北(站在太阳直射点的南方),太阳高度也是90°减去所在纬线与直射纬线夹角。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处于午夜零点的北极圈上的人,看到太阳光是从正北方向照射过来的,而且24小时或一天后,太阳还会在正北方向落下。上午,太阳在这个人的东南方,正午太阳在这个人的正南方,下午太阳在这个人的西南方。
我可以用经纬网地球仪,指着上面的经纬线给学生讲解。
一般,我们所说的太阳从东升起到西落下,准确具体而言是从东南升起到西南落下。只有在太阳直射的那条纬线上,才看到太阳从正东升起到正西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