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673:太阳下没有影子
(2019-09-19 16:49:05)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673:太阳下没有影子
今天(周四)8.1班是下午第一节课。
“学生在半睡半醒状态”,我上课前就开始嘀咕。这是一开学调课最终形成的结果,我也心中有数,就要在这些这种时间环境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者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二者引导激励学生提升品行意志力。
太阳下没有影子
“有些地方的人在某个时刻站在太阳底下没有影子,这个人站在什么地方?”一上课,我这样问。
孙咨滐回答:“在赤道。”
“赤道上的人,是不是在什么时候站在太阳底下都没有影子?”
“在太阳直射赤道的时候。”
“什么时候,太阳直射赤道?”
“春分和秋分两天。”
“这两天里,任何时刻站在太阳底下都没有影子吗?”
“必须是这两天的正午12点时。”
“是地方时12点。”我一问,学生一答,让学生一步步
走近正确答案。
“只有赤道才有这种情况吗(站在太阳下没有影子)?”
“在热带。”又是孙咨滐首先回答。
“一年中有几次?”
“两次。”
“还有哪个地方太阳下没有影子?”
“南北回归线上。”
“一年中直射几次?”
“直射一次。”
一切都很好,有同学因为发困,两手支在桌子上,进入
半“睡眠”状态,作业纸上的题没有做,木木地发呆。
“你怎么睡着了?”
“我没有睡?”
“没有睡,怎么没有做呢?在等着交空白卷给你扣分吗?”太阳下没有影子,我的心里却有些阴影,不怕困倦怕没有与困倦做斗争的勇气和行动。
叫这个同学站,这个同学不想站,结果后面的额牛杭东同学自觉站起来了。其实,老师一节课你都在睡眠状态,这是一种不好的品行。
一位伟人说过:“学生觉得老师讲的无趣,可以趴在桌子上睡觉。”我说这个伟人讲的好,但是这个伟人不会说:因为你上课睡觉了,成绩低点,可以照样升学或在考试竞争中胜出!
我发火了:一个人在下午第一节课困倦点可以原谅,但是不能千方百计打起精神来就是自己的错。因为你错过的除了时光,还是培养自己良好品行和意志力的机会!
是不是谁在东边谁先看到日出
“是不是谁在东边谁先看到日出?”这个问题提出,同学们都默然。
我把问题具体化:甲178°E和乙178°W,我在两者之间画了一条线180°(著名日界线)
“甲地先看到日出。”学生回答。
“东八区比东七区早几个小时?”
“一个小时。”
“东一区比西一区早几个小时?”
学生愣住了。
我开始画市区划分图。发现零时区被自己备课时忽略了,这样聪明的同学们就会发现地球上有了25个时区,显然这是有问题的。
我于是开始画零时区的中心线(0°经线)和边界线(7.5°E和7.5°W),依次画东一区和西一区的中心线和边界线。画了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分别在180度(大致度数)两侧各占半个时区,即东十二区是172.5°E向东到180°,西十二区是180°向东到172.5°W。
学生看后释然,我心里坦然。
最后得出结论:在日界线的西边,比其他点更接近日界线,这个点就最先看到日出。或者说,东经度数越大,越早看到日出;西经度数越小,越早看到日出;零度经线比东经看到日出晚,比西经看到日出早。
判定是冬至日还是夏至日
“如何判定北半球或南半球是冬至日还是夏至日呢?”我问。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夏至日。”学生答。
“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的夏至日?”
“北半球的。”
“北半球是夏至日的时候,南半球是什么日子?”
“是冬至日。”
“为什么?”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下午第一节课,因为同学们精神状态不是很好,我一般用大家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同学们思维,希望有用,也确实有用。
接下来是同学们做题17-19三个读图题。
做得快慢不同,快的同学板演。写完了的同学,仔细看卷子并写出“反思”——自己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事后我看了,写的比较实在。我可以针对性的备课,小范围内想办法给他们辅导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