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659:有种好课“备”在心中
(2019-09-09 22:01:09)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659:有种好课“备”在心中
教师与其他职业最大不同,在于经常给学生上课。“上课”,就是引导激励学生在课堂上做好让自己上进的功课。
一位优秀教师,一次脱口而出:“为了上好一节课,自己时时处处都在备课”!这位教师说出了千万教师的心声——好课都是时时处处用心备出来的。这种备课,不仅关乎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关乎自身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调课“风波”
找王华老师调课,王老师三个班我两个班换起课来总是别扭。王老师耐着性子,先与卢乃君老师沟通,经过一番协调,帮我把课调好了。
聂盼盼老师因为接送孩子不便,用下午第一节课将我上午唯一的一节课——第三节课调换去了。想到之前上课时,某个同学趴着睡觉的情形,让我总觉得如同梦魇一般。
一周六节课,都是学生精力不是很好的下午。反而让我没有了侥幸,干脆与同学上课走神或精力不佳“死磕”,想出走出困境的办法来。
玉汝于成
在宿舍楼东头的车库房里,因为“秋老虎”作祟,车库内空气闷热,清点作业本的我,很快大汗淋漓。课间,车库房外,两个学生结伴而过,看我大汗淋漓的样子冲着我抿嘴一乐。飞扬的尘土与我的汗水亲密接触,那样子也一定怪怪的好笑。昨天还在经典诵读中分享了类似“孔颜乐处”的内容,现在就是让我在实践中学习一把,也算是行知合一了。
等我快在车库忙完的时候,才发觉地上的灰尘太多。抽点空闲时间,车库里有拖把,不远处有个摆拖把的水池。我用湿拖把拖了几次,车库内清洁了许多。看着尘土和其他乱七八糟减少了的车库,我的心情好多了。所有的老师中,我与这个车库的缘分算是比较多的了,每个学期分本子,我都用这个地方,为它尽心理所应当。
一滩鸥鹭
抽些空闲,我还是一遍遍思考关于《地图》和《等高线地形图》的思维导图设计。思维导图将地理教材中的“西瓜”和“芝麻”都串连起来,不至于“西瓜”乱滚让教学主体方向失控,也不至于为捡“芝麻”占用太多课堂时间。上课思路驾轻就熟,更有精力关注学生学习状况,把教学引向有趣且有意义状态。
课堂上,学生普遍对“温故”兴趣不大。只有走向“知新”,才能激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兴趣。比如徐文凯同学,将“海拔”简单表述为“垂直”距离,就是因为没有意识到“相对高度”也是两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因此“温故”中的一种“知新”就是“查缺补漏”。我画了一组弯曲的等高线,让学生分辨是山脊还是山谷,说出理由。这个问题都会解决了,我又在山谷中画了一条河,让学生说出河流的流向。这是“温故”中的另一种“知新”,我也形象称为“连续跨栏”!
一节课下来,我在缜密“温故”的基础上,明确了“温故知新”的重要意义,也看到课堂的一个活力源泉所在。
这个时候,我突然想起李清照的词:“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在沉迷于设计思维导图和关注反省教学历程的时光里,我不也是误入教育教学的“藕花深处”吗?这里有学生扎根缜密知识结构图中的“藕”,也有学生“温故”中具有思维韧性的亭亭玉立的“茎”。“荷叶”,则像是学生生机盎然的注意力和思维力。“莲花”,就是学生收获的学习的快乐和能力的提升。扑棱棱飞起的“鸥鹭”,多么像极了学生思维火花被点燃那一刻的连锁性的迸发。
“根据有陡崖的等高线图,判断陡崖最高处最低处的海拔以及陡崖相对高度,不就是对基础知识的一种很好的活学活用吗?”在给下一个平行班上课前,我突然想到这么一个活学活用的细节。
好课点燃的,不仅是学生的思维火花。
每当我烦恼心起始处,我就开始临摹《芥子园画谱》中的山水,虽然用铅笔临摹,但这些优秀画家们的范画,却领我进入山水变化莫测的妙境。
中国画,与其他经典传统文化在调整改善心态言行方面可谓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