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657:从教师写“下水文”谈起
(2019-09-07 21:25:36)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657:从教师写“下水文”谈起
张成双老师参加初中语文教师测试,在测试中,作文荣获全区初中语文教师两个满分之一。
张老师谈到自己写作这篇文章的过程,文章涉及的主要人物是淄川区全国道德模范孟祥民。张老师无意中与孟祥民在淄川区医院有个会面和交流,聆听了医护人员讲述的孟祥民一边与病魔搏斗一边坚守环保管理岗位的感人事迹。又通过其他渠道,更多了解了孟祥民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心中埋下了感念的种子。此次考试中有作文,张老师顺理成章有了这篇被三位阅卷老师一致评议为满分的作文。
张老师从自身写作,谈到教师写“下水文”:
不写“下水文”的教师,一般看学生习作,都是以“挑刺”的眼光,被“挑刺”的学生越来越没有自信心,作文成了一种应付。不管作文次数多还是少,习作水平都提高不大。坚持写“下水文”的教师,一般都会感觉到写作的不易,对于学生写作不会有苛刻的要求,对学生习作中内容、结构、文字、情节等可圈可点之处更是充分肯定,促使学生激发写作热情,更好挖掘自身写作潜能,促进学生读写水平的不断提升!
我想自己在坚持撰写教育叙事文章以前,很像不写“下水文”却在“挑剔”学生作文的老师。那时,遇到问题我常常从学生身上找原因:要么学生不愿意吃苦,要么学生思想叛逆,要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没有养成,要么学生是“油盐不进”的另类。这样的心态朝向,加上自己激情消失和精力不足,每次走向教室两条腿就像是灌了铅,每次下课铃响就像是“胜利大逃亡”。盯着学生身上缺点的我,自己身心中已经满是所谓的“学生的缺点”。学生看我的眼神,也像是看一个“外星人”,没有心灵共鸣的课堂我让我常常幻想自己从讲台上消失。我不敢去关注学生的心声——大概学生看我也是避之唯恐不及吧!
从坚持撰写教育叙事后,我开始针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记录师生成长故事或心路历程。通过写故事和心路历程,更加贴近师生身心成长的真实状况,对师生遇到的困难问题更多一份理解和尊重——知道教师自身的难处也明白学生的不容易,从而更加珍惜拥有更好前行。有了相互的理解和尊重,我开始尝试着通过种种可行的渠道与学生互动,从欣赏成长中真善美的历程中,慢慢走出教育教学倦怠。
每节课或课间辅导与学生交流后,我都会写一些记录类似故事的文字。在这个过程中,逼着自己关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和细节,在努力做好的同时,发现其中的经验教训和不足。在其间,更多关注身边优秀教师身上的闪光点,更多从书本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促进了行知合一。伴随着叙事写作,我开始了点点滴滴的理念和言行上的变化,像一只蜗牛一样开始了自己缓慢却是坚定的自我提升完善。更主要的,促进了自己和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以一种更平和心态精致前行。
我想教师努力完善提升自身的事迹,很像是在给学生写学习成长中的“下水文”。教师在上课前,理清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熟悉让学生做习题涉及的知识点及重点难点,了解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课堂上及时发现学生学习成长中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发挥教育机智扬长避短;课下反思整个教学流程,找出成功之处和存在问题及可以改正的地方,确定今后自我完善提升的关键所在。
善于写这种“下水文”的教师,不仅仅要文字功底过硬,更要努力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历练自己,而且不断利用一切机会学优秀的他人做最好的自己,时时处处坚持“不怨天不尤人下学上达”,时时处处坚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