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642:学推手之得陇望蜀
(2019-08-25 23:07:56)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642:学推手之得陇望蜀
暑假中,在广场学练活步推手。
遇到战铁峰老师热心传授,李老师和孙老师能帮助对练,于是定下来学好活步推手的计划。
在练习活步推手的过程中,分别从三位老师和妻及刘刚弟那里获得一些教益,加上以前孙承博老师精心教授的基础,我得以基本入门太极拳活步推手。
或许一种得陇望蜀之心理,看战老师教练之太极拳对练,对战老师与李老师、李老师与孙老师对练之情形常常心向往之——双方灵活运用才挒肘靠棚捋挤按等动作,互相见招拆招借力打力,将太极拳运动的奥妙发挥得淋漓尽致。另外,我也看到这种对练的腿部腰身动作要求更加灵活,可以借此以推动腰腿部练习更上一层楼,而且可以发现自己套路练习中的诸多不足,另外可以纠正我腰腿不够灵活运动偏少的不足,可谓好处多多。
向战老师表达了想学的愿望,也谈了自己下肢运动笨拙的不足。战老师提示,先学单练,单练熟了两人对练才有基础。说着,就结合一个招式让我体会,也考察我的运动基础和对动作的感悟能力。一方控制对方采用肩靠挒肘的动作,另一方掂步腾挪顺势化解。我没有掂步腾挪的动作意识和相应的动作技能,一者感觉自己笨拙,再者也给对方肩靠动作造成很大难度。
事后,战老师进行了评议。妻也给予我一些纠正动作上的建议,结合八十一式太极拳中的一个招式,让我找到了做好这个招式的一些感觉。战老师与孙老师对练,让我看到了孙老师动作的灵活和轻巧。李老师则通过讲解细节与我对练,让我找到了一些比较好的感觉。
妻分析了具体情况:开学在即,能用于对练的时间有限,而且常常存在对练找不到对手的情况,通过与李老师和孙老师交流,就是看李德印老师教练视频,先将其中甲方动作记下来再说,如果遇到看视频弄不明白再找战老师请教就行了。
想着暑假中,曾有过几天挤出时间来看太极拳对练的相关的视频。开头结尾的动作,基本可以随着比划,中间的动作常常跟不上,有时还会弄得自己晕头转向,不得不暂时搁下,专心把活步推手练好,打好基础了,再慢慢进步。战老师说了,活步推手学练得少,太极拳对练学练得更少,我们这个地区大概也就战老师自己学过(学得比较好)而已。我觉得李老师和孙老师也入门了,为我树立了很好的学习榜样。
想想看,暑假已经接近尾声,属于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已经没有几天了。太极推手和对练,随着我的热爱和虚心学习努力付出,一定会有一个比较如意的解决。对手及对练的心得感悟,也可以延伸到人生的其他各个方面,于是就有了暑假学推手之得陇望蜀后的不一样的总结:
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一个急需解决的短板。这个短板,可能就是自己出现前行中“高原现象”或“滑坡现象”的重要原因。正视自己的短长,学会利用一切机会弥补自己的短板,才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智慧。
在综合实践或动作技能方面,我习惯性用一个“笨”字综合概括一切不理想的原因,乃至于在几十年的人生历程中这两个方面的进步不大。教我太极拳的孙承博老师和教我绘画的高建明老师,让我懂得:努力寻找一切可以让自己完善提升的机会,不是没有可能,需要自己放下端着身子和心态的骄气和不努力勤奋学习进步的吝啬,一切朝向更加美好的改变都会发生。那些品德能力比我高尚多多的人,且不骄不吝,因为他们若骄吝也会让他人和社会不屑一顾,品德才能没有值得称道的我,又如何敢端着骄吝的陋习不即刻放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