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627:用一生的长度衡量自身的发展
(2019-08-10 22:52:27)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627:用一生的长度衡量自身的发展
今天在《教师博览》微信公众号,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用一生的长度衡量学生的发展》。我就在思考:一生的长度,是一个时间的概念,还是一个人生朝向最终目标境界努力的概念。毋庸置疑,应该是后者。
无论社会物质文明有多么的现代化,成为一名真正的仁人志士应该是每个人一生努力的最终目标和方向。
什么是真正的仁人志士呢?用《论语》中的一句话,可以概括为“不怨天,不尤人,下学上达”!“不怨天,不尤人,下学”,是一种内在素质,是一种悲悯情怀和强大的心灵支撑,“上达”则是在点滴小事和重大事情上服务他人社会的具体体现。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有三十五年教龄五十三四岁的教师,我把这个“仁人志士”的目标,具体化为“健康安全自信自律助人感念担责”。因为不管工作学习生活,健康安全成了一切目标任务得以实现的基础,“自信自律助人感念担责”,则是一种悲悯情怀和工作生活学习实践智慧力量的一种结晶。
今天晚上七点半到八点半,我聆听了山东名师工程人选淄博一中谭凤兰老师的关于《教师专业成长》讲座,很受启发:一个教师专业成长或者说教育人生的完善提升,来自于自身的主动成长的诉求。
比起谭老师这个刚才加工作十四年的教师取得的丰硕成果,我感到非常惭愧,在我很长教育人生中,我曾经在怨天尤人中度过。现在回想起来,在有怨天尤人情绪的历程中,自己的悲悯的人生情怀出现了瑕疵。由于这种瑕疵,将一种不好的东西带到了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影响了自己的学生,也影响了自己的工作,也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成长和整个人生。
在诵读和感悟体验认识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经典后,我反观自己在师范学习和后来参加工作很长一段人生历程,年龄在增长工作阅历在增长,但是我感受不到自己心智的成长,感受不到教育人生的完善提升。很多时候,我感觉自己的心灵世界里常常是屋漏偏遭阴雨天。这个时候,我感觉自己缺乏的就是“平和而详实的努力”!
在师范学习期间,没有了普通学校升学的压力和动力(后来才知道有百分之一二的优秀毕业生会得到保送到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当然,我知道就我当时那种恍兮惚兮的学习状态,能够顺利毕业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就是不错的了。后来,我参加工作最初的三四年里,不管是在教学还是在思想教育管理方面都不尽人意,以至于我想着如何挣脱这种不如意的状态。
后来的日子里,我不断进修,连续六年的寒暑假和其他业余时间。这种进修,让我认识了淄博师专和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些教师的生存发展状态,也让我从更高更广的文化视野看到自己的教育人生。知识文化技能改变命运,很慢,但是可以看得见。成长的过程,就是学习一切优秀他人做最优秀自己的过程。
在成长过程中,有过“东施效颦”和“邯郸学步”,慢慢懂得深挖自身潜能,积淀自身优秀文化艺术素养,在教育人生实践中不断主动历练反思完善提升,才是最好的成长。古今中外教育名著和其他经典文化,魏书生、陶继新老师和身边众多优秀教师,成了我学习感悟成长的榜样!
2016年1月25日,积极主动加入王维审老师的叙事者团队,则是我规范自己专业成长历程的一个里程碑。坚持教育叙事每日一文,坚持着教育叙事者团队共读共写,不断更好认识自己情绪念头言行和思想文化理念中的优缺点,不断在教育实践中每天完善进步一点点,我觉得自己的教育人生走向了规范科学完善提升的历程。
今晚上听了谭凤兰老师的教育人生历程,她用十四年走过的教育人生比我用三十五年走过的教育人生更高更远。我走了更多的弯路,我的心路历程中有更多徘徊。所以在接下来的教育人生历程中,我要用“健康安全自信自律助人感念担责”作为自己成长的圭臬,用每天的诵读和教育叙事一文作为一种自我检测,更好走好属于自己教育人生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