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624:“芥子园”人“悟”语

(2019-08-07 22:16:52)
分类: 师道栏目选用

NO.1624:“芥子园”人“悟”语

暑假期间,有一个星期左右,在学画时间专注临摹“芥子园”(《芥子园画谱》)人物。

对于老师上传的牡丹画等,失去了临摹的兴趣。那些人物,就像是小时候的玩伴一样,在召唤着我,一有机会我就飞也似的找他们玩去了。当然这个玩去,是认真细心的临摹。

作为教师,也常遇到这种状况,当自己专注教授某方面的知识技能艺术理念的时候,有的学生兴趣却走到了与之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或领域中去。我常常自责,觉得自己的上课没有吸引力或魅力。在坚持撰写教育叙事过程中,发现学生这种状况与自己关系不大,如同我没有画老师教的牡丹花一样,实际上我的临摹也是在努力学习绘画老师教的知识技能基础上。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历程中的一些东西很多都是具有特色的。

去年的暑假,我是在学画“芥子园”中的一些叶子。对比一下,觉得改画人物,也是一种进步吧,心中稍稍有些宽慰。

临摹人物,我的心灵注入到描画的人物中。有些事情,比如骑马等我没有骑过,就按我想象中的去临摹。

一会儿是一个人独坐发呆,一会儿是一个人独自捧读,或者三五人为一篇文章或一部分章节各抒己见,或者两个人对面坐着进行着什么也不说的交流,或者三五好友坐在一起品茗饮酒,或者两人在山涧溪水中濯足后坐在一起等着晾干,或者骑牛背上吹笛,或者策马缓缓前行,或者老少尽享天伦之乐,或垂钓或撒网或耕地,或担着书本、行囊前行。有曾经经历过的感觉,分明比自己经历过的人生更加宽广。

临摹着他们,让炎炎夏日中宅在家中的自己更接地气,接着生活工作学习的地气,也接着理想情趣追求的地气。

挥动铅笔,勾勒着一根根线条,慢慢地,这些笔下线条的集合,有了人物的形态和神情,有了一种环境、情景和境界。远离了日常的喧嚣和莫名的戾气,回归一种非常传统且美好的宁静。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他们眉眼之间透露着一种宁静祥和的努力。我开始佩服他们,虽然有人轻轻一撕或者用一点星星之火,就会让他们身败名裂,但是他们却在这种厄运到来之前,以他们特有且美好的形象,影响和激励着像我这样关注且喜欢他们的朋友。

我的心灵,在这些人物之间穿行,得到了一种难得的敬重,当然这些人物也感到了我发自内心的礼敬。从最初一天画三五个人,到熟练以后一天临摹三五十个,我弄不清是自己给这些书册上的影像注入生命力,还是这些影像让我的心灵凭借着他们的形象复活其中。

每个人物,都是有故事的。欣赏“芥子园”中这些人物的时候,我这样想;临摹下这些人物,别人看我笔下的人物,也感觉有故事。这些人物,以及他们身上的故事,都提醒我:不管怎样的顺境和逆境,人生都是有美好的富有特色的种种。只要自己真正静下心来,认真观察捕捉勾勒,一切容易忽视的美好善良真诚,就会在我的笔下和心中复活。

作为一名教师,我常常想:如果我的学生,以后在学习中出现我这种“旁逸斜出”的状况,我该怎么更好面对呢?

任何时间场合或者人生的任何阶段,都有自己应有的感念担当责任,人生的外部环境或他人的种种,也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或灵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这种“旁逸斜出”不是基本原则方面的“离经叛道”,作为引导激励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教师,应该具有足够的包容尊重理解和严格要求。包容尊重理解和严格要求,看似矛盾的种种,在人生大教育这个格局下,就会成为一种异彩纷呈、成长变化中的对立统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