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622:推手中的“思齐”与“内自时
(2019-08-05 22:08:06)分类: 保健类 |
NO.1622:推手中的“思齐”与“内自省”
我发现叙事写作,不仅利于教学工作,也能促进自己更好学习、生活和干好其他工作。
叙事学练太极拳活步推手过程,不仅有助于学习,而且有助于更好认识评价自己,更好让自己扬长避短。
“点眼药”一样的动作学习
为了练好今晚的活步推手,妻搜了相关的推手视频,看后受到很大启发,从感官上对于活步推手理解得更接近真实状况些。
这样的视频看多了,我却是显得焦躁。我猜想这是内耳迷路的问题,在我外出的时候让我掉向晕车,在我看到一系列动作时让我眼花缭乱有种头晕的感觉。
我给妻解释这种不耐烦,别辜负了她的一番付出和心意。在广场上学练活步推手时,我也是看了一会挺好的,后来看到眼花缭乱就走开了。为了让教我推手的战老师和李老师不误会,我向他们说出了自己的这种感觉。
我想自己以前跟孙老师学练太极拳,学得遍数和时间是别人的六七倍,大概和我身心中的这种接收屏蔽有关。课堂上同样听课,有些同学不仅听进去了而且举一反三,有些同学只是听进去一部分其他的内容他们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他们不是走神了,而是身心中产生一种类似我这种状况的自我屏蔽了。
我想起一个故事:
一个人到寺庙去找方丈请教关于人生宇宙的问题,方丈给这个人倒茶水,杯子里的水满了方丈一直继续倒,茶水顺着杯沿往外淌。这个人提醒方丈:“茶杯里的水满了,再往里倒的水都淌到外面来了。”方丈说:“是啊!要向别人请教问题,首先要把自己心中自以为是的东西清除掉!”这个人明白了,方丈已经解答了他心中的疑惑。自己之所以存在这样那样的困惑,不就是心中有这样那样的执念吗?
我的学练太极拳,看似不是一个认识觉悟的问题,但与认识觉悟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好在我身边有关心我的亲人和好友,我拥有一些可以浪费的教育资源。且行且珍惜,我还要从自身好好找原因予以改正。
活步方向与两个圆圈
让我感到怵头的就是迈步的方向和步法的变化。
战老师给我讲:一开始甲乙双方,分别占据正南正北位置。正反方向分别打轮三次以后,由甲方带着先走,接下来由乙方带着走,先后走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回到打轮开始的地方,然后由乙带着先走,分别是西北、西南、东南、东北(打轮开始的地方)。正反打轮各一次,甲乙双方分别借着对方的棚劲,退后一步回到原点。至此,走完八个方向两个圆圈。李老师做甲方,我做乙方。李老师带着我做,等我熟悉后我再做甲方巩固练习。
战老师讲解的恰到好处,李老师带我打轮做一招一式用心用力。“不累的话,我们再练一次”,我有这样的提议,李老师就带我做一遍。听明白了,及时巩固,掌握得就差不多。李老师讲:“明天晚上再巩固巩固就差不多了!”我充满了期待,多次说:“这种活步推手,感觉比单纯练习拳架子要好!”李老师说:“我也是这样觉得,可以更好找找劲!”我给李老师讲了自己对于松肩沉肘的理解:“松沉,就是周身和局部螺旋劲的逐渐更好协调整合”,我结合拳架子上的云手动作讲了一下。李老师也挺高兴,说:“自己从前以为松就是不用劲”。
我应该更加虚心努力,借助师兄弟们的智慧力量以及无私奉献,把其他架势的活步推手也学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