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612:基础分理念产生与发展
(2019-07-27 20:32:59)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612:基础分理念产生与发展
实施加减分已经有四个年头了。从开始的试试看,到今天当成为一种教学相长的方式方法途径。
一开始针对学习行为习惯有待改进的同学,事实也证明,这种方法对于改善提升学生的行为习惯却有作用。今天,因为到高子涵母亲的理发店理发,想到了三年多前与高子涵关于得分的交流,想到了“基础分”理念的提出。
加减分是否公平
由于加减分制度最初制定和落实,针对于那些原来随便后来有进步的同学,所以当他们一周内的得分已经达到了十五分的时候,那些一直表现优秀的同学得分为零(因为没有在原来基础上的进步)。
涉及到班集体每周都给每位同学和学习小组,统计奖励分并展开人与人和组与组之间的评比。这样有些小组脱颖而出,有些一直表现好的小组或个人得分却远远靠后。
高子涵作为一直优秀的同学和学习小组组长,她向我提出意见和建议:这种针对较差学生的加减分不公平。我与她探讨了加减分活动的初衷,讨论了一直优秀的同学潜在的“基础分”。
如果进步大的同学得到了十五分,那么一直优秀的同学很难有进步,但是他们保持在一直优秀的状态,他们可以得到十五分。如果原来优秀的同学表现突出,可以再加分;如果一直优秀的同学在原来基础上有所退步,就减分。怎么量化呢?就从自信自律助人感念担责等五个方面,有任课教师或学生干部给予一个相应客观准确的评价。
如果这个在过程中难以落实,我可以在最终评价中,给予这些一直表现好的同学优秀的评价。这是一个基础评价,我又把它叫做基础分。
在之后的几年里,对于相对落后生抓得比较好,对于相对优秀的学生则常常止步不前,这对于最近几年而言,都是一种难言的痛。给予优秀生一个基础分,然后在这个出上加减分,更加强化了对这些学生的关注,也可以更好激励这些优秀生的脱颖而出或稳步成长。
优良生加减分的意义
每次考试结束后,那些学习好的同学就最先去看分数。他们对于分数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对答题对错的重视。
对相对落后生的加减分,对于优秀生而言意义不大,即受到的影响激励也少。推而广之,优生或相对落后生的加减分,对于中游同学引导激励也弱。所以给予他们一个基础分,优秀生为15分,中游学生7分,相对落后生0分。然后从学习文化知识、遵守纪律、帮助他人、感念、担责等方面方面给予加减分,对他们的潜力及时发觉挖掘并推而广之。
在初二下学期,笔者开展过一个“我的目标我来实现”主题活动,实际上就是让他们每个人认购一个基础分,找出自己的潜能所在。通过这个活动,发现初二的同学,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比较中肯,只是行为习惯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相对较弱,更好发现了各种不同类型同学身上的优缺点和潜力所在。
要真正落实好这一点,必须让同学们在每节课上对于自己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意志品行都有一个中肯的评价。当然教师首先在这些方面做出表率:即教师的教要有思路、有能力,有良好的意志品行可供学生参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