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575:女孩俊垚
(2019-06-24 14:11:43)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女孩俊垚
在学校食堂吃午饭的时候,我与同事王老师讲到初二一个男孩写连载的故事,王老师提到了俊垚。俊垚在小学四年级写了网络连载小说,累计字数达十万字,点击率在同类作品中排行前三。
教俊垚语文的谭老师告诉我,她看过这个连载,写得挺好。
这是怎样的一个学生呢?我很好奇。
两年前,我中途接了两个初三结业班,俊垚就是其中一个班的班长。
课间时间,俊垚在寂静的走廊里,整理一侧墙壁上的手抄报;小测验前,俊垚站在讲台前,帮助组织同学们整理课桌;归还图书时,归还图书时少了一本,是俊垚很快弄清楚谁忘了归还并最终还上;每次学习任务完成中,俊垚都是带头人之一;不管男孩女孩,都对俊垚称赞有加。
后来,我给俊垚班上课。提问俊垚,每次都这样说:“请班长起来回答!”俊垚声音不高,但还清晰。
俊垚对于学习不好的同学从不讥笑,而是千方百计激励他们。一次我提问一个同学,那同学一站起来就卡壳了,那男孩没有看我,而是歪头看俊垚。俊垚没有出声,变换着口型表达让他再努力想想。我被这一幕感动了,与这个同学一起把问题回答出来。
后来,遇到站起来回答问题困难的同学,就主动做些“帮”的事情。
俊垚除了是班长外,也是语文课代表,兼做班级图书管理员。有俊垚在,图书借阅归还井然有序,让我省下了不少麻烦,于是我对这个女孩刮目相看。每次归还图书,她的身边总有两个男孩做助手,像是小跟班一样,认真随时按照她的指导做。
同办公室的张老师,曾经临时替谭老师教过她一段时间语文,知道她读书非常多。一次张老师会问她最近读书的情况,她回答的有趣:“功课紧,我的事情又特别多,没有时间读了。”
很多同学,在走廊或校园里与教师走个对面,常常喊“老师好!”俊垚是个例外,但每个教师对她的印象都非常好。
一次考试前,俊垚将自己的课本教辅等暂放到班主任老师的桌子下面。班主任老师打趣:“班长,不用给我送礼啊!”“还有呢!还会再送一次。”
有人说:教育,就是师生之间心灵性格的相互碰撞和摩擦产生的火花。单纯的知识技能的传授习得,显然不能展示师生内心世界的全部,只是冰山一角而已。让同事学生乃至家长,更好相互了解更好的合作显然是有好处的,我开始坚持每天写教育叙事,俊垚和其他一些老师同学家长的故事进入我的文章中。
我有几个学生QQ好友,还有几个学生家长和同事QQ好友,每天QQ日志中发表的文章,成了一种交流。老师同学和家长的点赞,成了对我的一种鼓励和支持。“没想到地理老师那么细心,会那么想!”俊垚不是我的QQ好友,她是在语文老师看到我写的关于她的博文,这样说。
初三结业班,师生都很忙,除了提问和解答问题之外,师生之间几乎没有其他交流。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教育叙事日志,让学生看到感受到——同学们点点滴滴的努力和正能量,老师都看得到,成长中不仅增长知识提升技能,还有心智和三观的更好的成长!
一年的结业班的教学工作,随着结业考试结束落下了帷幕。
暑假中的一天,一次我与妻打着伞在烈日下等车,一辆车从我们身边驶过一小段路后停下了。俊垚打着伞,下车向我们走来:“老师,坐我爸的车吧!”“不麻烦了!”“快点吧,站在这里等车挺热的!”
这是第一次见俊垚的父母。俊垚的爸爸自我介绍,与我们学校的孙老师是同学。我谈了俊垚在学校帮助老师和班集体做很多事,是难得的好学生。
“这是俊垚除了问问题和干工作之外,第一次主动与我说话呢!”我有点小满足,这是俊垚和她的同学们对我一年工作的一种肯定吧。
自以为努力走进并了解学生的我,实际上对学生了解并没有那么全面和深刻。写写俊垚,也是对曾经的一段教学经历的一种回顾和反思,也是更好的展望未来的教育人生。
我想些俊垚的故事时,突发奇想:“垚”是什么意思呢?上网查了一下,是“小山”的意思。俊垚就是一座隽秀的小山的意思,用自己的向善向上不捐垒土成就的小山。同时看到一则信息:今年已经是某重点高中高一学生的俊垚被评为学校“十佳”。看到俊垚等获奖同学与校长的合影,我欣慰的坚定着一种信念:是金子,在哪里都会闪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