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576:好教师要学做“练家子”
(2019-06-25 23:39:16)分类: 师道栏目选用 |
NO.1576:好教师要学做“练家子”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练上课;为上好一节课后搞好一个活动,精心准备——练备课;教师知识技能结构的不断完善,道德品行觉悟的不断提升——练素养。
“练家子”讲“一日不练一日空”,坚持主动历练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养和素质,师生才会一起不断遇到更美好的自己。
练上课
上课,对一个热爱教育教学的教师而言,是一种享受。虽然这个过程非常辛苦,但那都是教师自觉自愿的积极主动付出。
从最美的青春岁月,到年富力强,到生命逐渐出现一些衰退的迹象,一个教师用三十多年乃至四十多年最美好的人生时光,在教育教学这个舞台上展示人生最美好的一面,陪伴学生更好身心健康成长。
爱教育,就是爱这个职业积淀起来的那种人文情怀,爱教育教学中师生心灵性格之间的相互摩擦碰撞。如水的载歌载舞,是一个教师去除骄吝,在不怨天尤人中,使出浑身解数更好的引导激励学生成长。
能上课与上好课,差距很大。它们之间的差距,就像是仅仅把字写正确与书写中带着书法艺术韵味。从喜欢上课到上好课,到努力把每节课打造成一种精品,应该是每位教师努力追求的阶梯性目标。
从观摩同学科同年级优秀教师的课,到通过“嫁接”完成对自己课堂的升级改造;通过对课堂引导激励性用语的反复琢磨,到课堂人文理念的确立和发挥作用;从一个知识点的导入巧妙教学到整个课堂教学讲练的优化;从外在言行恰到好处,到内在情绪念头理念气质的逐渐改善。每一堂好课,都是师生对生命成长的礼敬。
一个优秀的教师,会善于利用一切机会备课。只要上课之前都在备课,沉浸其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收获,便进入教育教学的探索研究的“自由王国”。
练备课
过去说过“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和备学生。
虽说有些老调重弹,却是实实在在。
有人说,一个老教师一本教材使用了几遍或十几遍,不需要备也可以上课了。不用说教材在不断修改完善,即使教材不改,考察的侧重点也在变。特别是这几年,许多学科检测性、终结性和过程性考试,都有新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渗入进来。在灵活使用教材的时候,把更好做人做事的素养渗透进去,在学习的同时更好促进立德树人,才会不仅停留在应试上而是更拥有教育的源头活水。
备教法、备学生与备教材一样,是无止境的,就像是书法艺术没有止境一样。
一种最好的备课,就是听同学科同年级优秀教师的课,因为一堂课上,凝聚着教师备教材备教法和备学生的艺术。虽然听课者不能照搬照抄,但是从中汲取的经验教训是非常难得。就像是临帖,持之以恒,自己的书写也会进入一种化境。著名的书法家启功,在晚年仍然每天坚持临帖,从古代书法艺术中汲取写好字的营养。教师在“三备”中,不断从周围优秀教师和其他优秀教师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可以事半功倍!
只有备课更充分,上课才能真正做到游刃有余。要备好课上好课,支撑的基础就是教师自身良好的教育素养。
练素养
一个声乐家,每天都要吊嗓子;一个书法家,每天都要练字;一个教师,每天也要练习好自己的教育素养基本功。
上课、备课或从事其他教育教学活动一样,都需要激情,而且是富有理性和智慧的激情,说白了就是要有一种悲悯的情怀。这种情怀,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需要教师不断培育滋养。时时刻刻耕耘心田,并埋下向善向上的种子,这种情怀就会在适当的时节,像庄稼一样疯长。在成长中,收获悲悯的教育情怀,守护人类最美丽的精神家园之一。
子曰:“具有周公之才美,使骄且吝,其余无足观矣!”
这种情怀,来自于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化的滋养,来自于教师努力扎根脚下的这片热土,来自于自我疗愈和心胸的不断拓展,来自于讲述并践的教育叙事,来自于逆境中成长的智慧和力量,来自于诗歌一样美好的愿景,来自于真情实感的不断注入,来自于一切优秀的知识技能和艺术的滋养,来自于强健的体魄的支撑和坚守,来自于继往开来的传承和源远流长。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两千年前的慨叹,正是千千万万成长中的教师最真实生动的写照!
好教师需要种种逆境顺境的磨砺,像“练家子”那样,在不断历练中耕耘播种收获,用自己的教育人生践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