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547:读作中自我调适
(2019-05-31 22:18:09)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547:读作中自我调适
清理
今天,我一点点清理着办公室外常常不能顾及的一段走廊,认真清理了,心里也好受些。还有清理窗台橱子上、地面,地上的线路理顺了些。
就像是收拾自己的家,每逢春节都在家里从事这样的劳动。拿着父亲绑的的笤帚,把院子和屋里的每个角落都清扫干净了,挺有成就感的。当然,还有抹桌子,洗刷碗筷。
后来,看到有些资料介绍,德国人常常将旧房子拆了重新盖一次。他们非常享受这个过程。电视节目上,也常常播放一些室内装修的片子。花上两三万元,就把一个旧居室变成了“新家”,这的确是个不错的创意,而且花费的原材料不是很多,也不算是浪费吧。德国人把旧房子翻新,用的多是原来的旧材料,就是将这些旧材料翻新一下就是了。
自己心灵思想情绪念头上的污垢,就像是特别脏的地方,清理起来很费事,也是非常容易反复的。打个比方,就像是治理荒漠那么难。而这种具有“公益”性的劳动,对于自己的心智是最好的,我多次在情绪极坏的时候做类似的事情,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备课
备课,就是继续的做题。这些题,我做过很多次了。现在做,很多都是在温习,在上课前熟悉一下,要不然脑子不灵光,在教学的时候会卡壳的。
想到这些,有些莫名的悲凉。年轻的时候,这些知识就像是自己头脑里长着的,随时都可以脱口而出。不怕自己想不起来,就怕没有人交流提问。现在正说得好好的,突然就中断思路了,或者记不起刚才说过什么了。于是设计了思维导图,看着这些思维导图,一下觉得课本上像是满天星一样的知识点,顿时规矩了很多,变得条分缕析了。只是现在天气热了,同学们也容易犯困或走神,即使有了思维导图,也不是那么容易集中精力的。
有了这个思维导图,做题也觉得思路清晰了。有了更多的做题,思维导图上的内容,不断被充实到思维导图上。
调动
作为学校领导,想调动老中青教师的积极性;作为一名教师,希望自己能调动各种不同类型学生的积极性。
这种调动,可以说是一种激励引导。从物质利益、道义担当和人文情怀这三个方面去考虑,比较结合教师身心实际。
没有物质利益,很容易落入了空对空的窠臼。仅桎梏于物质利益,教师或学生的正义感和人文情怀就被漠视。要调动正义感和人文情怀,不仅要提高对方的认识觉悟,更要让其在各自的工作学习中,努力找到自己感兴趣且有意义的所在。
真正对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非常感兴趣的人,做不了一个好教师。陶行知就曾经这样建议,如果在这两个方面有追求,干脆就去经商办企业或从政,不要去当教师。笔者认识几位这样的老师,他们也是真的离开教师这个职位到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地方去了。
这种人文情怀,有时可以做些表面文章,但是一直浸润其中的教师,都是全身心投入的,这完全不同于演员的演戏,慢慢的这种情怀就扎根开花结果了,你要中断这种人文情怀生长的土壤,都会心疼流血。像如李镇西、苏霍姆林斯基,他们每个人都拥有大量的师生成长故事,他们珍藏这些东西,就像是珍藏生命中最珍贵的宝物一样。
通过读书、教育写作、同事之间的相互交流,让教师们走出应付、繁琐的事务性工作的泥沼,走出简单重复的备课看作业带来的身心倦怠,保持一种高于现实的事业距离,关注教学相长过程带来的点滴喜悦,这样就会在自己心灵的沙漠诞生出一片片美丽的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