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548:将有意义变得有趣
(2019-06-01 22:24:47)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548:将有意义变得有趣
俗话说:诸恶勿作,众善奉行。八岁孩子都懂得,八旬老翁做不到。
如何排除环境和内心杂质的干扰,让自己走在一条精进的路上呢?就是把这些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趣起来。
有心动到行动的愿景
其实,某一种有意义的坚守,都会听到正反两个方面的声音。学会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一个,远离各种负面或消极信息是对自己生命尊严的一种守护。
诵读经典,是每个人迈向高贵的最低的门槛,也是最经济的门槛。这种渴望幸福教师的愿景,加上自己对诵读经典有基础,就制定了每天诵读计划并认真落实。
这个时候,自己已经四十二三岁了,自己十一位数的手机号码都记不下来,能行吗?由于有了这个做一名幸福教师的愿景,努力坚持着,一天两天三天一月两月三月一年两年三年,几年下来,竟然有了五六万字经典诵读的积累。这些经典诵读积累,为以后我的叙事写作和思考,奠定了坚实的文化思想基础。
这种让自己生命变得优雅高贵的愿景,让我持之以恒,确实给了我一种幸福的体验。这种让生命变得美好的体验,也反过来激励我继续坚持。
找到“周而不比”的朋友
一个人开始努力做更美好的自己,肯定要与以前的生命共同体有所分离,少了许多相互沟通了解和闲聊的时间,难免会导致一些人的猜忌和误会。
自我完善提升,谁也替不了谁。这种行为本身,不是为了显示自己高人一等,而是为了有一种独立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对于不理解和误会自己的人,多沟通交流,让他们懂得这是你生命成长中必须的一种自我救助,每个人都可以理解支持。
这样做的结果,虽然“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是你多了一些“周而不比”的朋友。你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帮助他们,你也可以在他们擅长的领域及时得到他们的帮助。
用读写助力自我雕琢
我是一个偏激的人,也是一个慢热型的人,这样的个性气质,有执着和敏感的一面,更有一种自身不和谐与周围环境和他人不和谐的一面。
对适应能力强的人而言,某件事情或某项人际关系的处理,可能是一件非常简单轻松的事情,但对于我这种性格气质的人而言,付出的努力可能要难以想象。
既然我容易偏激或慢热,发挥我比较敏感细腻的优势,将别人不经意的人和事写成叙事故事,这个构思写作的过程,就是努力工作学习生活的过程,也是自我调适完善提升的过程,让人生因为有读写附加值的融入而变得更加幸福美好。
为了做到细腻而不纠结,我用诵读《楞严经》《道德经》等内容,帮助自己做到真正朝向“看破”。为了不至于见树木不见森林,我每天坚持数次《论语》诵读感悟认识讲读。用自己的成长,验证经典的魅力;用经典的诵读感悟,给自己人生完善提升,提供文化自觉、智慧和动力。
远离依赖和等待
优秀一般和消极,可以说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一种人生状态。不管这是一种外在的评价,还是对个体纯粹生命状态的评价。
一个优秀的人,一般充满着自信自律助人感念担当。当这几种状态处于一种最好状态的时候,自然就是优秀了。如果这几个方面表现一般化,也就是一般。如果没有这种主动成长的意识,那么相对处于消极的状态也是自然的。
很多人形成一种错误的导向,就是成长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有意义,是为父母和老师做的。主动积极的成长,让人生变得有趣且有意义,是一个人的天赋使命所在。你越是千方百计努力了,越充满自信和幸福感。
不要怕自己力量弱小,即使自己是一只萤火虫,也要努力发一只萤火虫的光,不要一味依赖和等待巨火。当萤火虫的光最大的时候,你就是巨火了。孔子说:“可与共学,不可与适道;可与适道,不可与立;可与立,不可与权!”人生既然注定,很多节点都是孤独度过,那么自己学会自我唤醒引导激励,也就显得更加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