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540:从诗中读出自己

(2019-05-25 22:28:19)
分类: 公众号发表文章


NO.1540:从诗中读出自己


——《蒙曼品读最美唐诗四时之诗》读后感


捧读蒙曼教授的《品读最美唐诗四时之诗》,聆听刘航军老师在叙事者群里的精彩分享,我特别欣赏“从诗中读出自己”这样的观点。


直指内心深处的美


我不善言语,工作生活和学习中遇到什么,不能很好与人交流,苦闷至极,就写下来算是一种自己与内心的交流。这样几年下来,也积攒了不少文字,大概有三五十万字吧,无意中提高了自己的文字水平。


我没有什么特长,不管是体育美术还是琴棋书画,这对于一个中小学教师而言是一种缺憾。于是,我想把自己的写作发展成为一种特长。于是拿着自己写的文章,去找编辑老师请教。一个热心关注师生写作栏目的编辑,给我提了一个中肯的建议,从学写诗歌入手让自己的文字变得凝练,不仅优美而且有内涵和张力。


年轻的我,爱上了《诗刊》和《星星诗刊》,两三年时间里,这些杂志每期我都会千方百计买来阅读,每次内心都欣然有所得。


读诗的两三年里,我写过很多类似诗歌的文字,成了我人生值得珍惜的生命历程。曾经是我初中同学的诗人朋友,给这些诗歌起了一个名字,叫《雏鸣诗草》。虽然这个诗集没有面试,却珍藏在我成长的记忆里。


二十年时间过去了,回想起这位编辑老师的引导激励,我充满着感激之情。感激他,不仅因为第一首小诗是他编发的,更主要的是他让我懂得了诗歌的美。这种美,不仅在语言,同时也在内心深处。


不学诗,无以言


我的脑海中,无数次出现过:还是小孩子的孔鲤,在庭院里,主动与父亲孔子交流时的一个画面。


孔鲤看到父亲有些空闲时间了,于是抽空想与父亲交流点什么。孔子想问了:“《周南》《召南》读熟了吗?”孔鲤怯怯地回答:“没有!”“不学诗,无以言!”曾经的我,觉得孔子的话语有些生硬:这些诗歌你没有读熟,我们怎么交流啊!


刘航军老师分享自己两岁的孩子,诵读着李白的“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边一抬头一低头,憨态可掬。想想孔鲤没有什么不幸的,应该为这样有学养的父亲而自豪!


好的诗歌,给人展示一幅优美的画面,传递一种引人共鸣积极向上的情绪。在诵读中,让自己的思维和话语系统,变得严谨,变得有温度有担当有激浊扬清的慷慨。


一个从小受到诗歌滋养的人是幸运的,一个被诗歌浸润且用诗歌引导激励子女或学生成长的老师,也一定是温文尔雅的。


被诗歌浸润过的人生,拥有了不一样的色彩。面对粗俗散漫的语言和文字,有了一种免疫力或抵抗力。


当我读过背过很多诗歌以后,依然觉得自己的口语和书面语言是拙劣的,我有过困惑。看了《易传》中的“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与”,我才明白:读诗,是变得优雅有内涵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真正拥有高质量言语文字的是要拥有仁者之心。“仁者必有言”,是“易其心而后语”的最高境界。


后来读《论语》,看到“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学文”,豁然开朗:中国传统文化中,不是时刻都在引导人们朝向并亲近仁德的境界吗?


要想拥有好的言语或者文字,就要时时处处不能停止对情绪念头言行的完善提升,朝向仁德没商量!


“君子违仁,何以成名”!向善向上的种种努力,不就是引渡我们通向美好人生的大法船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