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539:农民兄弟
(2019-05-24 17:58:20)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539:农民兄弟
一、相隔一年的通话
“您是李某某老师吗?我是昆仑中学的赵成峰啊!”
“是啊!赵老师。”
“打扰您了,很长时间没有联系您了,也给您帮上什么忙。您最近可好,在哪里上班?”
“我在某砖瓦厂上班。”
“有个事情想麻烦您!……”
记不起第一次通话应该是一年前的事情吧,那时我就在李师傅所在村的村委哪里。李师傅常年在外打工,经过单位出面,我们成了陌生的兄弟朋友。
李师傅比我年轻两三岁,都是东山里农村人,就连家里老屋的样子也有很多相像处。虽然只是交流了一些简单的内容,总觉的就是久别的乡亲或亲人。
上一次通话,是了解家庭成员和经济收入基本情况。这一次,也是完善生活或工作等的相关信息。
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这些信息原本都是私密的。两个陌生人之间,如此坦诚的交流这一切,除了相互的信任和悲悯之情,还能怎么解释呢?
二、牵挂和想象
看到那种破败的老屋,早已经不住人了,里面放了许多的家具什么的,也蒙了厚厚的灰尘。我住过的老屋,与此有着惊人的相似。
如果不是四十多年前恢复了高考,我初中毕业考取了县城的师范学校,我的命运其实和这位老弟差不了多少。
住着农村人盖得楼房,吃着农村人种的蔬菜和粮食,骨子里流淌着父祖许多辈农村人的血液。有人说,教育如果要打个比方,说是更像是工业或农业的话,那么教育工作更像是农民种地。很多时候,遇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了,看了许多教育教学专注,学习周围优秀教师的经验,都往往联系到曾经参加过的农业生产劳动。
作为一名教师,做最优秀的自己,莫过于种好自己的心田,并引导激励学生种好自己的心田。
李师傅和妻儿,为了生活和发展,已经都城里暂时安居了。家里,只有老屋,还有老屋傍依着的另一口屋子里的父母。这一切又与我相似,让我在共鸣中几乎要落泪了。
三、种好心田
每天起来,我都有需要认真做的功课,关于身体和心灵的。
五十岁以后,我觉得自己的身心不进行养护已经不行了。
当我开始意识到自己走向这个社会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性格脾气上的缺憾。
说实在的,我的心田并非一块天生的肥田沃壤。虽然不是贫瘠的不能耕种,但是有着太多的荆棘和杂草。用传授文化知识的行头和处处为人师表的做派,似乎也没有什么大毛病。俗话说,没有毛病就是一种大毛病。
对于自身的不足,缺乏关注和反省,是一个人最可悲的事情。一个善于修养的人,每天都在反观自己身心中的不足,并努力完善提升之。
从2003年,我从附近的集市上,花了两元钱买回一本《论语》,我就开始了一种努力。希望从古今中外的典籍中,找出人文精神的根本,找到可以对治自己和他人身心中种种不足的良方。
当我通过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在生活工作学习实践中摸爬滚打,开始真正经营管理耕耘播种自己心田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又真正做回了农民。
人们有一种共识:人需要生存,需要一些技艺。所以今天的农民,都在城镇拥有一种更能赚钱的工作。但是作为农民的自豪,就像是自己手里拥有经营权的土地一样,是不可以完全丢掉的,因为那是自己心灵扎根的地方。个体农民地里生产的东西,无法跟市场经济中其他工业化产品利润一争高低,只能在某些特色领域或通过规模化经营胜出。但是个体农民,耕耘自己的土地,种出来的粮食蔬菜,让人感到绿色环保而且对身心充满了有益的作用,这才是最值得自豪的。就像是新鲜的空气,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不用花钱买,但是从内心深处都知道那是生命所需的最好的营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