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533:思维导图助力教学管理
(2019-05-19 21:42:10)分类: 师道栏目选用 |
NO.1533:思维导图助力教学管理
从一开始接触初二地理教学,我就感到力不从心。那么多细小的知识点,看似没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确实很难。年轻时,觉得需要靠上检查学生掌握情况。五十多岁了,脑力不如以前,常常不是想不起来就是有所遗漏。
上周六,听了叙事者群里一位老师讲“思维导图”的使用。这是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兼任班主任。她把思维导图灵活用于教学中,也灵活用于班集体管理中。她的学生,也跟着她学画思维导图。在学用思维导图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听说读写能力,她也很好梳理了自己的班级管理经验。
一开始听这次思维导图讲座,觉得就是借鉴,自己根本用不上。想到思维导图,可以帮助自己和学生串联起细小的知识点,于是决定尝试着用。
真正画思维导图,实际上就是一种严谨的备课。因为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串联,更是一种教学知识结构的梳理。如何通过这种教学,帮助学生梳理好知识结构,显得十分重要。虽然现在的《同步训练》中,有知识要点的预习题,但是与思维导图不可同日而语。思维导图,不仅显示知识要点,而且可以看出各个知识要点间的联系。
原来的课堂板书,是一个框架式的思维导图,只是起到一个大致导向作用,对于课堂知识的学习巩固,存在一些不能具体到位,师生双方操作起来都有一定的空缺。
虽然对教材比较熟悉,想一次成功画出一堂课的思维导图并不容易。一般要先画一个或两三个草图,然后在此基础上修改完善。最后定下来的,可能是一个思维导图和两三个思维导图。
用思维导图教学,也有一个陌生到熟悉的过程。青藏地区,我画了两个思维导图,一个是关于地区整体知识结构的,再一个就是关于农牧业和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想着一节课,有了这个法宝,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实际上,一个思维导图刚刚讲完就到下课的时候了,连复习巩固的时间也没有,还是占用了课间五分钟才完成了复习巩固。
有了这个经验教训,到第二个班,再上同样的课时,就直接展示思维导图一部分。讲完以后,特意留出了十来分钟左右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反复背并提问检查。看到大多数学生参与理解背诵,也就心满意足了。这个思维导图,应对夏天课堂上犯困更有好处,偶尔走神或者提不起精神没有听好,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查缺补漏。
有了思维导图在黑板上坐镇,我也可以不必一遍遍的给学生重复提问问题或背各种答案。省下来的精力,可以更好与学生互动,灵活引导激励同学们。学生有了思维导图的引领,课堂上更不容易走神,更贴近教师的授课思路。思维导图,促进和保障了当堂检查理解背诵。
我想,接下来“自信自律助人感念担责”微故事分享,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更好的开展起来。举个例子吧:
自信:上课集中精力,及时看图写笔记,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自律:回答不上问题,自觉站着。或回答对了,老师没有说“请坐”,依然站在那里。
助人:比如及时提醒老师,那个资料上有错误,或者提出自己不会的问题,或者在“举手之劳”中帮助身边的同学。
感念:看到老师和同学身上优点,积极学习。
担责:班干部、小组长和一号同学、教学助理、学科学习骨干,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还有积极收缴作业、布置课前准备,维护上课自习秩序纪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