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524:“三冬暖”还是“六月寒”

(2019-05-10 18:02:39)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1524:“三冬暖”还是“六月寒”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教师使用语言频率较高,很多话语常常是脱口而出。教师的素养高,这些话语都是有光和温暖的,但是不经意间,也会有语言的“劣质品”出现,应该引以为戒!


语言传递的信息


冬天的一节课,我感到气血较弱,就在讲台上弄一把椅子,在椅子上双盘着上课。教室前面的门开了一道缝,寒风吹进来,我感到难以忍受的凉。


“你去关上门!”我指着最靠近门口的一个学生说。


这个细节,出现在我当天写的教育叙事文章中。


妻看了我的这篇文章,说:“为什么用上一个请字呢?学生为什么一定要帮你关门?”妻子一连串的问,让我开始认真思考这个细节。


是啊,那个迅速关上门的学生,是因为对老师的权威不敢不从,还是处于对老师的尊敬?如果是前者,我感到一种害臊,因为这是以权谋私。如果是后者,我的这种不够充分尊重学生,怎么堪为人师表?也觉得无地自容。


“请某某同学回答问题。”“请坐!”成了我的常用语。


遇到同学帮忙,常常说“谢谢你们,多亏了你们的帮助了!”


前几天,下课时我情不自禁说:“感谢同学们认真听课、积极回答问题、勤奋学习!”


一直听不到“起立!”和“老师再见!”声音的我,突然看到全班同学听着班长的指令,齐刷刷的站起来喊:“老师再见!”不仅如此,下一节上课时,同学们又全体起立喊:“老师好!”


我原来以为学生忘了这个上下课的礼节,反正师生处久了也不用那么客气,也就见怪不怪。不是学生忘了礼节,而是自己的表情言行中,缺失了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信息的传递。


需要反省的语言


我很多年,我的家就在学校。暑假中,校园里静极了。


一个陌生的学生找到我:“老师,领桌子从哪里领?”


那时,课桌和杌子都是学生掏钱买的,毕业的时候就顺便带回家。这个学生不知什么原因,放假前没有及时领自己的课桌和杌子,大概现在才想起来。我不知什么缘故,对这种做事心不在焉和拖拉很烦,虽然我也是这样一个人,于是张口说道:“你怎么现在才来领啊!”


这个学生,碰了一鼻子灰,脸不是脸鼻子不是鼻子的,似乎又把我的坏情绪扩大了N倍。我心里不是滋味,但思前想后,也自以为没有说错什么。


事后发现,屋门口的一盆并蹄莲被连根拔起,花盆也摔坏了。校园里,除了我们一家没有别人,自然是那个有火没处发泄的学生做的。


同样是当老师的妻说:“你怎么那么说那个陌生的学生呢?你如果说‘我不知道这事帮不上忙,再找找别人吧!’,那个学生还会生你的气吗?你这是‘引火烧身’!”


有了这次教训,不管是谁询问什么或请求帮忙,我都会尽力帮忙,实在帮不上忙,我也会说:“抱歉,帮不上您的忙!”


我体会到了“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互助情谊,也更深刻认识到“送人荆棘扎自己手”的鄙陋!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遇到学生种种不如意的状态:比如学生的作业做得不好,课堂比较随便,不是很有礼貌或缺乏自我约束力。有这些不如意状态,也不是一无是处。如果自己急功近利着急上火,得不到正确引领激励的学生“破罐子破摔”。如果换用一种激励性的语言:“如果你怎么怎么,就好了!”或者“你怎么怎么,就会更好!”教师这样做,学生一般会受感动的,会朝着教师引导的方向做些比较理想的努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的宗旨,就是帮助行为习惯优秀的找到不足,让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是帮助不是怎么优秀的找到闪光点,并帮助他们扬长避短!


作为一名教师,有时忘记了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不仅迷失了自我,失去了自己的引领激励作用,也把学生带到见不到眼光充满幽怨和自暴自弃的阴沟里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