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
NO.1509:教育也许小惩大诫
我选择这个时候,开始“逼”自己和“逼”学生。
因为中国地理学习内容已经过去大半,因为看图和综合学习已经到了攻坚破难的阶段。
80个趣味地理问答题,是我抛向同学们的“橄榄枝”!从开始制定“逼”策略的时候,就已经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个“突围”的朝向。不到万不得已,自己不去“逼”同学们!有一种优质的教育,叫“导而弗牵”。可是如果没有对基础知识(图像识记和图像理解分析判断表述)的理解记忆,教师再讲更新的内容,也只是听听而已。
孙明铄、陈越洋、陈勃睿、冯艺存、徐文凯、赵长新等已经开始“背”了。没有“背”功的学生,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如同交了枪的战士。这一节课,重点让学生自己练习。边虹宇、赵津逸、杨实鑫、王嘉霖、李宗岩、孙健策、贾梦雪等,不同程度受到了批评。
不想碰触教育法规底线,我只是想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同学们过上真正刻苦学习的求学生涯。我知道,自己使用“戒尺”的那一届学生是最好的。使用了“戒尺”的前提,是保证在绝对理性的情况下才做的,就像是给同学加分减分,要说明理由得到大家的认可。这种理性的惩戒,也得到了学生比较理性的积极响应。我的“戒尺”,就是我的“加减分”制度文化。
那一届的同学,也是与我感情最深的,也是最好的。因为我的付出,同学们都看得见。上次有个同学,在试卷分析中写道:“希望老师督促自己(或帮助自己)!”我也想帮助同学们,怎么帮呢?从“戒尺”中汲取智慧,也是一种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美的,守着不完美的教育,师生都好不到哪里去!
“戒尺”助教行为,可以遵循一定原则:高高举起,轻轻落下,让学生感到惩戒的威严即可。对于那些需要仪式感的同学,要让他有感觉即可。对于那些非常皮的,也要通过“达摩斯之剑”心理效应,让这种正能量帮助他走出人生的困境。对于那些“逆反”心理极强的同学,最好用言语的“戒尺”反复敲打,要有热度有强度,努力将百炼钢变成“绕指柔”!
“别在该立规矩的时候,成了朋友!”师生或父子过度的亲密,失去了教育的威严。“望之俨然”,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只有这种威严感,才能让他们身心产生足够的约束力。“即之也温”,让学生走进老师身边或者进行心灵性格的碰撞时,能够感受到一种光和温暖。“听其言也厉”,语言要有力度,有影响力和激励性。
我也知道,真正的“敲打”应该是心灵上的“敲打”。把懈怠的心“敲打”得积极顽强向上,把“玻璃”心“敲打”得光滑平润,都需要智慧,这是教师必须时刻需要努力去做好的功课。至今我难以忘记那次重重落下的“戒尺”遭遇的反弹,那次学生疼得不轻,也把我吓着了。我甚至在课堂上宣布,如果学生觉得老师做过了,就可以找人还回来。
那个被“戒尺”惩戒过度的学生,就在通往学校的公路边做餐饮生意,每次看到我都笑着与我打招呼。每次打招呼,都是热诚的。只是很少叫“老师”,是因为那次特别难受的,还是不好意思叫了。还有我从来没有批评过的,也很少叫老师。只是那个让我特别佩服的学生,无意中还是像当学生一样喊我“赵老师!”
曾经做过我学生的,现在他(她)们的孩子又做了我的学生,他(她)们喊我一声“老师”或“赵老师”,真的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我感觉到两代人的希冀和托付,感到似乎又回到了那曾经年轻的岁月。这也许是老师们喜欢与过去的学生聚会的原因之一吧,找回那种曾经的感觉,找回那种定格在时光中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