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508:学做自己心灵的导师
(2019-04-28 14:31:46)分类: 公众号发表文章 |
NO.1508:学做自己心灵的导师
在一种非常放松的状态中,有了我与心理咨询师第一次对话。她每次询问开导我的话语,我都曾经背诵过。我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就是我背诵过的经典,明明对救治我的心理问题有用,但是他们却只是作为一种熟悉的文本信息在我大脑中沉睡着。那次心理咨询结束的时候,心理咨询师的话如同黄钟大吕:你的问题,就是不够自信!
回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开始通过写读书札记和教育随笔等形式,将头脑中经典诵读的内容激活。让这些诵读过的东西,慢慢变成我心灵生命中的一种滋养。这样又过去了几年,这种作用变得常规化的同时,改变得也不是很明显了。我的心理问题,我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慢慢又像是一座大山一样朝我不断压了过来。
这个时候,我看到王维审老师的故事,他介绍说:自己当班主任,繁重的工作、艰巨的任务和学生难以调教,让自己下定决心给校长写辞去班主任的信。可以等他写完这封辞职信的时候,他的心情变了,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不想辞职了。他要重新挑战一下自己,于是有了以后的一系列的辉煌。
记录自己成长路上的故事和心路历程,竟然有这样神奇的作用!我没有进行这种写作实验,但是我喜欢写文章,于是我决定一试,就像是一个溺水者,看到一根救命稻草也要一试,何况有王维审老师的优秀事例摆在那里。我不希望有王维审老师的辉煌,我只想找回平凡而有意义的属于自己的教育人生。
可喜的是,我看到全国各地有无数的教师,也有着共同的诉求,有几十个数百个教师,更是积极行动起来,开始有了立竿见影的叙事教育写作。有这种精神和行动力,就是阻挡自己的是太行王屋二山,自己也会像愚公一样将它“搬”走的。除了王维审老师这个引路人,每个前行者都是我的老师,从他们身上我找到鲜活的榜样、智慧和力量。
一开始,直到今天,我们这个团队都有“抱团取暖”的意义。每周一次的教育叙事文章提交,看到一篇篇文章上传,看到一个个团队的成长,稍稍懈怠的心就重新振奋起来。每次群里的叙事者名家讲台,也通过另一种形式,走进教育春天,把教育人生中的严寒风雪留在身后。还有编辑老师们的参与,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心动笔动和思想言行的改变“地球人都知道”!
有人退出了,有更多人或团队加入进来,我是一个一直前行的人。虽然我以个人的形式加入了叙事者,但我是最坚决的也是最顽强的坚持者之一。为什么呢?叙事者系列活动,让我踩着一个成长的阶梯,一点点变得更接近最优秀的自己。虽然这个路程是漫长的,但是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努力的朝向与方式途径。不怕路漫长,就怕止步不前或走错了方向。
参加叙事者时,我已经五十周岁了,在我的人生规划中,我这个时候应该准备离开教学一线,上些非考试科目或更多做些教学辅助性工作。叙事却让我爱上了我的工作,没有这种教学一线的切身经历,叙事教育就成了隔靴搔痒。我从这个过程中,我明白了怎样在通过书本学习和学习周围优秀他人的过程中,完成自己的化蛹成蝶。
五十岁了才学着做人做事,才学着做好生活工作学习中的细节小事,在很多人看来似乎很滑稽很可笑,但是我不这么认为。看到周围领导同事的肯定,更主要的我从自身的成长得到一种满足感和获得感,更加看清了前进的方向和希望的曙光。一个人,最大的可悲是看不到自己成长的方向,也不会主动努力。明确了方向,有了动力和智慧,就是坚持!
捧读毕淑敏老师的文字,我似乎又站到到了心理咨询师面前。一个个不同的人物,一个个不同的人生场景,想象着每个人走出心灵沼泽的历程。我希望更多人加入经典诵读感悟体验的行列,希望更多人加入叙事者行列,因为这样我们可以学做自己心灵的导师,我们的人生才不会有迷茫和徘徊,会有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