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
NO.1479:每株“庄稼”都不一样
春天,北国处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不管是庄稼地,还是坡野上的小草和树木,甚至是某个旮旯里微小叫不上名字来的绿植,都在成长着。
作为一名教师,却时常感到自己的心田里,有些同学或叫停自己的成长,有时会像一棵庄稼一样暂时蔫了。
再找找吧
“吴东,你的《目标责任书》为什么没有交?”我找教学助手把吴东喊道跟前这样问。
“老师,我的找不到了。”
“奥,你到办公室再去那一份吧”,我说着,吴东没有动,我猜想他不知道办公室的位置,告诉他:“就在图书室!你们语文老师的办公室。”
“我在找找吧。”
“嗯。星期一一定要交啊!”我不放心地继续叮嘱。
庄稼蔫了
与吴东交流的瞬间,在我心头挥之不去。
像吴东这样的,你布置的任务如果不坚持催,就不做了。
我这样坚持,是不想让吴东形成一种习惯,凡是我布置的,他不用努力就行了。
记得六年级的时候,我常提问吴东,他的入学成绩是班里前十名。每次书写特别工整,而且课堂上听课写作业也落落大方。几次提问下来,他的回答都是没有听懂。
或许心有不甘,于是便更多了一份关注,提问也相对多了。
站起来,没有对抗,只有答不上来的“卡壳”。课堂的时间,属于全体同学,一分钟的延迟,就是三四十个一分钟。
有人告诉我:“入学考试有‘水分’,他可能在假期努力准备过。”
那个时候,我也知道自己教的这门功课有些难。老是提问他,只会让每个人都难受。
我学着把他“忘”了,只有在及其简单的问题上,才会想到他,竟然也有回答不上来。
那个时候,我就像是一个农民看着辛勤劳作的田地里,本来一棵长得非常旺盛的庄稼无缘无故长得很慢或有些枯萎的迹象了。
这样的学生,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坚持写教育叙事后,几乎每年的教育日志中,都有这样同学的故事。
这是一些学生,一些需要有信心有勇气面对并更好创造未来的学生。
看到那些课堂上下,助人为乐、勤奋学习、大胆提问质疑的同学,我总是捎带着说一句:“每个同学,只要愿意努力,都会挖掘自身潜能,做最优秀的自己!”
我不是全才,在某些方面,我与这些同学的“处境”并无二致。当我这样说的时候,也是在给自己打气。
庄稼蔫了,或者干旱,或者招了病虫害,只要措施得当,还是会“缓苗”的。只要他们还有一颗成长的心,时机成熟一切都来得及。
如何备课
一名教师,最自豪的事情莫过于在课堂上展示一个师者生命的睿智和力量。
这种睿智和力量,如阳光雨露,如庄稼需要的水分养分和农药。
我总觉得时间或精力不够用,似乎一些问题我没有琢磨透,似乎哪个地方我的授课与组织管理没有做到一种细致乃至精致。时间,总是被杂乱的事情和乌七八糟的情绪,悄悄顺走了,不给我留下一点点,哪怕是小小的尾巴。
其实,那些杂乱的事情和乌七八糟的情绪,也是我的有缘者。梳理好它们,并学会高效率的处理这些事情,让杂七乱八的情绪变得晴空丽日风光旖旎,也是我教育艺术和基本功训练。这是我备课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是更重要的一部分。
知识技能,是教育这片心田上的花朵和果实。让每个生命,都阳光善良正直,本来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应该是师者的座右铭之一。
面对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变得开心起来,才是一个师者的智慧和力量。教材和课堂教授内容,都被不断赋予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乃至是以一种美妙高雅的方式。
一个教师,要备好一节课,就要把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的一部分交出去,反复雕琢,像贝多芬弹奏钢琴那样,像米罗开朗雕刻那样,像莎士比亚创作那样。
这都需要时间精力,需要如水一般的载歌载舞。
想起吴东说的话“再找找吧!”我是不是也在课堂教学中,丢失了要交给每个学生的《目标责任书》。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写在我的表情眼神乃至每句话和每个举手投足中。
我不想吴东让我失望,我也不想同学们对我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