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477:润物细无声

(2019-03-29 15:28:23)
分类: 公众号发表文章

NO.1477:润物细无声

——捧读《气质论》(美国的切斯和托马斯合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的《春夜喜雨》,让我感觉比较适合三月里我的读写做的境界。

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几乎每天只能读其中的一节。开卷有益,在每个读书的日子里。读完全文,便想着应该留下些什么,才对得起一个多月来文字的“浸润”

个人目的

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种书,而且是读起来很慢的那种,总希望在阅读的过程中,给自己的生命和成长找到一种前行的亮光。

原因很简单,我属于“慢热型”的一个。在变化频繁的工作生活学习现场,我属于不受人待见的人,无辜给身边的同事亲朋好友带来麻烦,让我感到非常尴尬且难以自拔。

我知道,很难有一种巧妙的方法让我一下走出困境,但是我起码可以积攒一些这方面经验和才能,聊以应对我随时可能面对的窘迫。

教育意义

气质的定义:涉及一个人“怎么做”方面的行为特征。

博奇医生确定了九个类别:活跃水平、节奏性、趋避性、适应性、反应阈、反应强度、情绪质量、注意力分散度、专注度与耐力。

我最近弄了一个《班级任课教师教育日志》,针对需要关注的学生行为习惯方面的细节进行记录。不说是问题,而是细节,就是尽量忠实学生成长中的客观事实,而带主观性的褒贬。这些细节,对于我跟踪并研究自己和学生心智成长历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方面的意义。

三大气质群集——“随和型”、“棘手型”和“慢热型”(我在原文意义不变的情况下重新命名),容易识记,用起来也方便。

《气质论》中,真正有教育实践意义的,是“拟合优度”概念的提出。对于“随和型”、“棘手型”和“慢热型”同学,教师或家长在深入了解其气质特征的情况下,保持对不同气质类型同学,有着适应其气质特色期待“目标”,可以在师生或母子父子之间达成良好的“拟合优度”,让双方受益。

很多优秀的教师和家长,在这方面都有相关的故事或案例。切身经历类似故事或案例的教师或家长,就是善于“因材施教”。实际上真正值得尊敬的,是他们对学生气质特征的关注了解和自身的主动调适。

具有这种思想境界并努力践行的,应该算是具有悲悯情怀心存大爱的优秀教师。这样的教师,并不见得高调,而是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着。

阅读浸润

忙碌了一天,坐在电脑前开始撰写教育叙事的时候,我常常先翻看几页《气质论》。这种静下心来缓慢的阅读,将我带入一个深入、理性有策略的思考境界中。

《气质论》中的文字似乎,与我白天经历的林林总总,与我诵读经典中思维电光石火般的灵光乍现,都不想干。

一个声音告诉我,我所看到的,我所关注的,我所感兴趣的,我所写下来的,不是其他人能有同样感觉的,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有人会说大同小异,这就是个人气质不同所致。

只有数年或者十几年如一日的不断坚持写作,才能让自己个性化的表达达到一种心意相随淋漓尽致的地步,让读者达到一步一惊喜的阅读状态。林清玄先生和王维审老师的写作实践,似乎也能证明这种观点。

其实,我参加叙事者写作的那一刻,有一个自私的目的,就是更好的解读自己生命成长中的一些东西。本来希望偷懒的,不去解读,就作一种大众化的解读吧。可是我的行为特征,真的不是“随和型”的,而是“慢热型”且有时近乎“棘手型”。我只有站出来,通过读写的辛勤劳作,为我的“不一样”买单!

在前行中,通过诵读经典,我看到了自己“道德”品行修养中的问题;《气质论》捧读中,我也看到了气质类型方面的问题。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古代优秀文人的豪言壮语一直激励着我,努力前行——凭借叙事教育的文字,凭借着古今中外圣贤的智慧力量,努力发现并真正践行“做最美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