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474:教育叙事的“三个视角”

(2019-03-26 12:50:26)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1474:教育叙事的“三个视角”

追求王维审老师的叙事者团队,坚持读写每日一文,有三年多了,近一千五百篇朝向“教育叙事”写作。

为了好坚持教育叙事写作,特将自己的写作进行一下梳理,从写作视角大致分为三种不同类型:本位视角、读者视角、媒体视角。

本位视角

本位视角,就是从写作者本人的需求出发。绝大多数文章,属于这个层面。

课后、课前的思考,与学生交流前后的印象,笔者都有选择地用文字记录下来。这种有选择,是一种充满人文情怀和理性思考的记录。

这些文章,看似没有新意且文本之间有很高的相似度,也没有什么让人怦然心动的东西。却在波澜不惊中,帮我度过了一种心灵的纠结乃至焦虑,让我开始身心和谐后的主动成长。这些“重复”中的新意,很少有人看到。就像是你面对一株绿植,一直盯着它,看不到它的生长一样。只有过了一宿、一天或更长时间,你才看到它的变化。

一株绿植的生长,不是长给人看的,这就是“本位视角”的原则立场。一株喇叭花,就长成喇叭花的样子;一株狗尾巴草,就长成狗尾巴草的样子;一株牡丹,就让它历经贫寒展示丰满和娇艳。

读者视角

读者视角的特点,就是下笔前,目标明确,就是为了与人更好沟通交流。我想对学生、同事或者亲朋好友说的话,就这样流露在文字中。

喜欢写作的我,并不善于语言表达。有人觉得我口语表达很好的地方,很多程度上就是文字到口语的一种成功转换。很多课后或与学生交流后的随笔,就是这样的。里面记录了与学生交流的内容,其中有些内容在写作的时候,临时发现当时“词不达意”,就在写作中进行了完善提升,为了忠实于现实,我会在文中注明经过“修改完善”。

以前会“无聊”地找出文本的“虚情假意”,理由内容与现实不符。自己摊上了,才知道这是“临场发挥”的一种局限。经过了写作的“过滤”提升,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我会贴近文字表达的状况,成了上次言行的“升级版”。

“本位视角”写作中,也有类似状况,不过“本位视角”指向写作者内心的内容较多。

媒体视角

关注媒体,也希望媒体能够选用我的稿件,这对我继续坚持写作,也是一种很好的鼓励支持。

初次投稿,很难中。因为自己写作水平问题,因为对媒体稿件特征把握不准。

选对一个适合自己写作方向的媒体很重要:这个媒体选稿趋向,正是自己努力朝向的,那么就选这个,哪怕自己现在还不具备这个实力。多关注媒体已经发表的文章,就会发现一些学习的榜样。自己写出较为满意的稿子,就投寄过去试试,一来二往,离发表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近。

笔者在写作和投稿中,发现自己比较适合写中老年教师的“稳重有进”、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比较适合写陪伴学生成长的小故事,比较适合写对于教育名著的诵读认识感悟和体验等。也会有“旁逸斜出”文字,给自己和编辑惊喜,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媒体视角,并非仅仅为了发文章。媒体征文中,提出的某个点或朝向,对写作者而言是一种很好的引领和激励。常翻看一些“征文”信息,自己能够“沾边”的就尽力去写一写。把这当成与社会环境大气候的一种对接,写作者更应该对敏感问题有迅速的反应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