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吾言之吾心
吾言之吾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388
  • 关注人气:4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472:我为优秀论文字词“润色”

(2019-03-24 22:34:40)
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NO.1472:我为优秀论文字词“润色”

上周五,看到市级优秀艺术工作者王老师的一篇文章,写的是他从事声乐教学中真知灼见之一,关于解决女生真假声结合问题的。

我是一个唱歌跑调的人,俗成“五音不全”!我却渴望自己能唱歌,记得有那么几年,喜欢放声歌唱。不管是在哪里,都是周围的亲朋好友“建议”我不要唱了,实际上我知道他们是听了我的歌声感到难受了。

越得不到的东西,越渴望得到,得不到后就有一种诉求的转移:听到别人唱歌非常好听,也沉浸其中。王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声乐教师。无意中听到他的歌唱,以为是谁打开了录音机放名歌唱家的磁带呢!

因为是同事,反复听过他多次练声,为了校准一个音节,可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他曾经在市区多次获得某种唱法的第一名,学校的老师们更为有这样的同事而自豪。更可敬的是,他在声乐教学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一次上课时间,我到声乐教室门外等他,无意中了解到他的原生态的课堂状况。

在门外“听”课的我,真想成为坐在教室里的学生。精讲点拨、示范演练、让学生试唱、观看视频听名家演唱,各个环节精彩纷呈,同学们也格外集中精力。同学们安静专心致志,王老师讲课的声音,我在外面听的一清二楚。

这次王老师信任我,让我帮着看一下他写的声乐教学文章,我觉得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希望让在声乐方面感到自卑的我,对声乐多一些客观科学的了解。也希望王老师更好的挖掘自身教学潜能,让更多声乐学子从中受益。

王老师的文章中,多是“干货”。我反复看了三遍,言简意赅的论述,是王老师多年声乐教学经验的浓缩。

遵照王老师的关于字词“润色”的嘱托,我在两个自然段前各加了一个中心句,我想让读者更好更快理解文章的核心。开头部分,我删除了关于“大本嗓”的几句话,觉得“新”名词会分散读者对核心内容的理解。删除了以后,我觉得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这个“大本嗓”,应该是与真假声圆融的嗓音是相对的,于是觉得自己删除得鲁莽。

我觉得文章表达得比较明白了,不管是针对的问题,还是解决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自己每天写的文字,实际上比王老师写得差远了。严格意义上讲,我每天写的千字文顶多算是“毛坯”,很多是无法再加工的“毛坯”,这与王老师通篇是真知灼见无法相比。只是偶尔写得多了,到了几百篇上千篇,也会“蹦”出几篇偶尔让人满意的文章,至于自己文字的功底,确实不敢恭维。

读着王老师字字珠玑内涵丰富的文字,很想做一些字词上的“完善”,等王老师文章见诸报端了,然后自己在旁边乐——上面那个字词还是我改动过的呢!

具体的意见和建议是什么呢?那就是欣赏,欣赏,还是欣赏。我这样粗疏肤浅的人,都可以将自己的文字,在反复写作中完善提升,让它成为可以见诸报刊的文章。王老师只要稍加留意,进行一些专业方面的润色,这样的文章不是好文章,还能有什么样的文章配称为好文章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