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
NO.1470:书香致远,也需浸润
作为学校的兼职图书管理员,我认识了很多真正喜欢读书的同学,也感受到读书活动中的良莠不齐!
安静优雅的阅读者
当几个举止优雅的图书管理员走进图书室,我觉得图书阅览室就像有了灵魂,一种清香而而成长中的灵魂。
静静的翻阅,细心而有针对性的挑选,认真细心做好借阅记录。如果留神他们借阅的书籍,都是档次比较高的。我没有把书分成三六九等的意思,但能捧读某一类书籍,的确可以管窥读书者的修养和素质,再加上他们的言谈举止,这个人的品行也就展示个大概了。
记得一个同学转学了,可是他借阅的图书不慎丢失了。他没有买到同样的图书赔偿,让同学转达了歉意,用他的零花钱作为赔偿。看着那些一元两元和毛票组成的几张钞票,我看到了一个同学的感念和担责。我让图书管理员将这几元钱,转给他们的班主任听候学校的处置。
每当在图书管理工作岗位上有所懈怠的时候,就想起这个故事,想起同学们的真诚守信。在这个岗位上,不仅守护图书让同学们更好借阅,更守护好同学们心中的正直、善良和那份美好的希冀。
“最是书香能致远”,每本书是有灵魂的,每个爱护图书认真阅读的人,都能在某个节点感受到书中散发出来的缕缕清香。
读书究竟为了什么
读书究竟为了什么?
我常向借书的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也常扪心自问。
读书,就是要帮助自己拓展视野,充实知识技能艺术,学习书中和身边优秀的他人,做更好的自己!
几个负责为本班借阅的同学,在图书室的一个老师注意不到的角落里,一边翻书一边拉呱一边嗑瓜子吃糖果。我发现后,向他们提出了警告,希望他们注意卫生。
以后又有两三次,他们走后,图书室的角落里,零散的瓜子皮和糖纸,或在书橱上活在地上或在墙缝里。
我向他们重申了图书室借阅的规则,希望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后,再继续借阅——暂时一门心思用在文化课学习上(他们是结业班,有三门功课要结业考试)。
当时,我有些迷茫:现在喜欢阅读的同学不多,这样做是不是打击了同学们的阅读积极性。
事后,我想作为一名兼职管理图书借阅的教师,同样应该把引导激励学生更好做人,放在引导激励同学更多读书前面。如果失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即使读再多再高级的书籍也没有用。
“特殊”借阅者
一位初三的班主任老师,专门找到我:“赵老师,我们班某某某在课堂上实在学不下去,还想跟同学说话,影响老师讲课和同学学习。他愿意看课外书,我给他一个要求就是不影响老师和其他同学!他要来借书,你就让他借吧。”
因为这个原因,于是有了特殊借阅的先例。
鉴于学校的借阅规则,我与他商量,请他担任班级图书管理员,协助我一起服务于同学图书借阅。
从其他老师那里,知道他不仅上课看课外书,下课了还抱着一本书聚精会神地看。
以前他上课不守纪律,老师说他,就和老师翻白眼,还有要和老师动手的架势。一次一个同学惹了他,他站起来一脚就把对方踢倒在地。
也许我没有催着他写作业,而且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交流,第一次借书临走的时候,还深深给我鞠了一躬,让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大概过了一个多月吧,有他们本班和邻班的六七个同学,也跟着来了。我让他们按照原先的规定借书后,想到有些不妥:图书室就像是赶大集,这些同学都是学习不肯再用功的同学。有了课外书的借阅,他们不好好做功课不说,就是认真阅读恐怕也谈不上了。
他们的语文老师知道了这事,主动找我商量,给这些“自由”借阅的同学定个“规矩”:每借阅一次图书,写三百字以上的读后感。这样跟来借阅的六七个人,很快剩下三两个人,最后这三两个人,也因为功课忙不来借阅了。
新的一年新的初三,又来了特殊借阅者,又到靠“规矩”说话的时候了。图书室里的书香,真的不能变味!
书香校园建设,并不是每个同学拿本书翻翻看看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