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465:“讲习”《论语》,会友辅仁

(2019-03-19 09:06:48)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1465:“讲习”《论语》,会友辅仁

每天都分享《论语》诵读感悟体验认识,我把这作为一种“讲习”。说是“分享”,其实听众大概只有我。我把结果录制下来,分享到我的QQ空间里,我曾经尝试打开听一听,结果打不开。虽然打不开,我实际上明天都在上传,最近半月来还是每天两次。我只是在向所有关注我或偶尔关注我的人表明,我走在这条“讲习”《论语》的路上。

从最初背诵《论语》的2007年,至今有十二个年头了。我用这种方式,向经典致敬!魏书生老师说,坚持写日志,就是一种道德长跑。坚持写读书札记和教育随笔的我,认识到此言不虚。写的过程,就是一种自我关注思考纠偏提升的过程。现在每天坚持“讲习”《论语》的过程,我要说是一种品行文化攀登。

三年前,我曾经口出妄言,讲《论语》就是我心目中文化的珠穆朗玛峰。这里没有贬低其他优秀文化的意思,在喜爱其他优秀文化的人称其他文化为珠穆朗玛峰的时候,我也会为之点赞。在我讲习的过程中,我已经将我所涉猎的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都融合进来,阐释《论语》文化的现实意义和世界意义。

任何一种优秀的文化,都不会真正抵触其他优秀文化,它都在不断汲取和丰富中传承下去。我们不否认,传承优秀文化的个人和团队,在某个阶段的言行中,会出现一些偏差,产生一些类似优秀文化抵触,这是一种解读和践行的偏差和抵触。还是用上面的那个比喻,《论语》作为一种优秀传统文化,也像是喜马拉雅山形成一样,与整个地球板块运动是有关系的。

这样讲的时候,我们并不否认,每种具体的优秀文化在促进团队和个人成长过程中,都有各自的特色。比如《论语》文化中,“孝”“悌”“信”“泛爱众”“学文”与“亲仁”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器”与“不器”的关系。“亲仁”的“不器”,包含着一种悲悯情怀基础上的智慧和力量。这是生命中,一种本源的力量,是与天地人融为一体的力量,它不是一种所谓的超能量,而是一种摒除了自私怯懦愚昧后的正能量小宇宙的爆发。

每次“讲习”,不仅仅是一种“仁德”朝向的问题,更主要的是一种扎根工作学习生活实际的过程。这是一个将经典,从天上拉到地上来的过程(魏书生老师语义)。这个时候,觉得自己卑微的能力,借助一切自己可以驾驭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技能艺术,让自身的正能量完成一种对接。这就是一个人,要培养自己健康向上的兴趣关键所在。

在快节奏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我们每个人都尝尝感受到,自己每天都在接收大量的文化的碎片。这种碎片,就是因为生活工作学习中接触到的一切,都被人为地在认识构建嫁接过程中看成了一个绝对独立的个体而已。有时,觉得它是相对独立的,却不能认识到这些“碎片”的内在联系所在。“讲习”的过程,就是被岁月和认知上的不足“切断”的碎片,嫁接成活的过程。

在以前《论语》是中国少年儿童启蒙课本,很多人在八九岁的时候,就把整部《论语》背下来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有一部经典在自己的知识框架中,不断地在学习生活和工作实践中,遇到相应的实际问题困惑,这个时候《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就不断浮现出来,启迪人们开拓思路挖掘发挥自身潜能,在经典优秀文化光芒的不断照耀温暖下,前行在自我完善提升的路上,创造一个个人生的“奇迹”!

由于少年儿童,有大量的自然和人文科学的知识技能和艺术需要学习,在今天的中小学学习阶段,没有安排《论语》等经典的全文诵读,只是将《论语》等经典的片段选入中小学课本。如果有精通《论语》等经典文化的教师予以引导,那么就会让青少年学生,不断利用一切机会浸润经典更好成长!

“我不是君子,只是不是小人而已!”“讲习”中,有《论语》等经典文化更好相伴,我感到了这种文化攀登的种种微妙之处,特与朋友们分享,也算是一种“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