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吾言之吾心
吾言之吾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388
  • 关注人气:4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459:“读写”路上的“峰”光

(2019-03-13 17:23:44)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1459:“读写”路上的“峰”光

读写相伴的教育人生,如同登攀。

每次拼搏的动力,都与览尽教育路上的“峰”光有关。

在读写中,践行更好的教学相长!

开心的写作

2016年125日,加入叙事者团队至今,已经三年多了,每天一文,我坚持写了近一千四百多篇文章。

人生不如意常十之八九。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何尝不是如此。化解不良情绪,保持乐光向上的定力和智慧,就是教师的基本功。

一次,一位同事迎面走来,突然对我说:“赵老师又写了一篇文章!”

我非常诧异,问:“你怎么知道?”我的确刚写了一篇。

“您写完文章,总是很高兴的样子!”是我脸上开心的笑容,“告诉”了了解我的同事。

我仔细一想,每次上课后或与学生谈心以后,心里总是沉甸甸的,我是一个心细如发容易纠结的人,这个时候我常常借助诵读经典和叙事写作走出这种心灵的泥沼。

“赚钱”的背诵

2007年的暑假,听了陶继新老师关于诵读经典做一名幸福教师的报告,我诵读经典的尽头更足了。

之后的三五年里,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天背过的文言文经典内容都在五十字以上。五年时间过去了,《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金刚经》《易传》《楞严经》(一部分)《古文观止》(一部分)《诗经》(三分之一),都曾经背过,累计背过了六万字以上的经典。

“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我就是“硁硁然小人哉”,因此也用“小人”的根性来度脱自己。每天背诵五十字以上,就想象每天领到五十元奖金。每年一万多元的“奖金”,让我持之以恒,做到了五年如一日。

把背诵的内容写在纸上,装在衣兜里,或者将背诵用的书装在书包里随身带着。无论走到哪里,随时可以拿出要背诵的内容温习一下。

一边诵读经典,一边更好认识评价自己,一边不断完善提升自己

诵读的境界

捧着一本心仪的图书,我好像与整个世界乃至宇宙融为一体,沉浸其中心无旁笃。

在淄博耳鼻喉医院里,陪妻子治疗耳鸣,我捧读一本《地藏经》。在淄川车站等车的时候,我拿出一本《庄子》聚精会神地看,在人来人往中,如处无人之境。在淄川区住房公积金办理中心办公室前,我等待工作人员上班,站在雪地里随手拿出一本《楞严经》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在老家陪母亲打针的七天时间里,我拿着一本《金刚经》,抄了好几遍。《古文观止》中的四十五篇短文,就是我在上下班的路上背下来的。

为了更好的理解记忆,我坚持写读书札记。这些读书札记,我攒了四十多本,累计字数一百多万。后来有了博客,读书札记成了电子稿,发表在博客中。

我的读书随笔,多次获得镇中心校一等奖,有三四篇发表在全国和省市区级报刊上。

深入的读写

好的文章必须有真情实感,有哲理又有情趣,又能让人从中学到知识。

每篇纸质媒体发表的文章,都是工作生活学习中难忘的经历。

《诗歌中的地理知识》,让我的地理课教学与诗歌欣赏有机结合。《让现代教育理念在传统文化中扎根》,贯穿了我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梦。《“假作业”和“108道题”》寄托了我渴望“精讲精练”,远离重复性作业。《守候文字的幸福》《从三到万》《从<论语>“活”出自己》,书写了我在经典诵读中的一路前行。《天命之年,不忘初心》《知天命之年的小确幸》,讲述了我五十岁后的“登攀”和业余生活的不断充实丰盈。《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浅析》,写出了我在教育思想理念方面的探索。《学生“撑黄瓜架”,我送上“四块糖”》《教育生命中的“珍珠”》,是我心血智慧凝结成的体验感悟。

我养成了一种每天读书思考的习惯,养成了每天写一篇文章的习惯,养成了每天阅读他人优秀文章的习惯。每篇精品博文或纸质媒体发表了的文章,都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都浸透着古今中外圣贤的智慧,都凝聚着编辑老师的心血。

每天一早一晚,我分别利用十分钟的时间(之前只是早晨“讲”习),针对《论语》的一章(全书共有五百多章),讲述我的诵读感悟认识体验。这样的坚持,让我连续“讲”了三百多天,整部《论语》已经“讲”习超半。

这种“讲”习,不仅浸润我的心灵、思想,也训练着我的口头表达和灵活构思能力。很多次讲述中,随机生成一些我意想不到的内容。每次讲述,我都录制下来。这些讲述,会不断丰富完善充实我的写作内容。就像我每天的写作,其中有些文章,让我激动并长久震撼着。

互助中前行

在叙事者团队中,我不断写一些与诵读《论语》有关的文章。

得到王维审老师和叙事者管理团队的支持,2017年225日晚上730-8:30,在叙事者家人面前,我鼓足勇气汇报了《论语别裁》诵读感悟体验认识。

在这之前,根据一年的思想品德教学实践,写成了《让传统文化走进课堂》系列。分别就十来个思想品德问题,阐释了当代道德品行理念、价值观与《论语》文化的相通之处。这个资料累计12000字左右,由学校绿野文学社全文发表在校刊《绿野》上,印数达1500份左右,发到每个同学手中。

2016年上半年,我给初一的同学们编写了《皮皮休梦游世界》系列,累计十一个文稿。每次写出一个来,就打印出六七份至十来份,发给那些地理学习困难的学生,鼓励同学们在阅读以后写收获认识。不仅同学们纷纷传着阅读,几个同学纷纷要求参与续写活动,其中6.6班课代表吴艺桐同学写的一篇被印发到每个同学手中。

2019年上半年开学初,我打印了《我的目标,我来实现》一篇千字文,让同学们读后填写自己的相关情况。尝试性发到几个同学手中,收回后感觉效果不错。这份文本中,同学们写出了自己的人生梦想追求,便于教师因势利导。这份文本,同学们自己总结了自己的优点不足,有利于教师更加客观了解学生行为和思想动态,便于更好挖掘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品行潜能。接下来,就让所有同学都参与进来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