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429:也谈敬畏之心

(2019-02-18 22:12:25)
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NO.1429:也谈敬畏之心

也谈敬畏之心。

我从小胆小,常常被鼓励大胆一些。其实,不知道大胆是什么含义,现在明白是勇于担当善于担当。

遇到事情,难受得要命,有一种生不如死的感觉。记得正好在练习拜佛的动作,干脆跪坐着长时间叩头不起,觉得好受了些。上有老下有小,常常为之担心,拜佛诵经让这种状况好转(与胆经和脑部神经系统改善有关),不仅身体上少了些难受,就是心态上也有了一个正确的朝向!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懂得敬畏之心的培养,也要遵循礼仪规范的,不是一味的战战兢兢。

我的这种胆小,除了天生胆小(胆经弱)有关,再就是幼年时的教育文化——小时候,大人吓唬小孩,常常说外面有“马虎”(能吃人的一种动物)。于是在我感到害怕的时候,总有一个可以吃掉自己的“马虎”在等着我。直到看了《地藏经》,讲了很多令人惧怕的所在和产生这些惧怕的原因(业力感召所致),我心中的恐惧才稍稍缓解。

这个时候,我明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是一种有敬畏心的表现。这是对正道的敬畏,这是对正道的坚守,这是一种有修养的表现。

有敬畏之心的人,从来不把话说得很满,虽然待人对事忠诚尽心竭力。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正是体现了这种智慧,因为任何大包大揽,都是不切合实际的。孔子知道弟子即将赴任,与弟子交流,弟子表现出一种不是非常有把握的状态,他反而对弟子更加信任了。我们现在,都急于听到对方非常肯定或有把握的表示,实际上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我们知道“一切皆有可能”,为什么将话说得那么满呢?我们唯一可以保证的,是向善向上的努力而已。

反观自己的人生,曾经为自己缺乏敬畏之心而羞愧。就像是一个没有痛感神经的人,面对烧红的烙铁也敢用手去握,或者赤脚踩上去。这是一种缺乏文化修养的表现,直到认真阅读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有了很多人生中的感悟,才真正明白了真正的人生“如履薄冰”的智慧。

曾子在生命的弥留之际,让弟子们看自己没有牙齿了的“牙花”(掉了牙后剩下的)。“牙花”比牙齿柔软,因此比牙齿更长久。这里面,就有老子的智慧,柔以克刚。不要去做一些刚强和施勇斗狠的事情,那是不长久的。尽量用一种协商和谐的办法,处理好自己和周围一切人的关系,才是真正智慧的人生。

曾子的一段话,非常有意思,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动容貌,远暴慢;正颜色,斯近信也;修辞气,远鄙倍也。”时刻注重自己在他人心中的样子,不要让人感觉粗暴无理傲慢;时刻注重自己的表情,不要让人觉得自己是个不讲诚信的人;时刻注重自己说话的语气和遣词造句,不要让人觉得自己是个孤陋寡闻见识短浅的人。

敬畏之心,应该是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灵魂,不管是少年和年轻力壮的时候,也不管是年老体弱之际,懂得敬畏,时刻知道头顶上高悬着达摩斯之剑,会让自己前行的朝向更加正确,前行的步伐更加稳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