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424:细节中,那些莫名的感动
(2019-02-13 21:30:15)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424:细节中,那些莫名的感动
一句话,一段臆想;一种行为,一种自我设障;一种朝向,点点滴滴中绿色的践行。
让自己的人生中,留些无用的时间,在静下心来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理念行为习惯中,真知、常识和点滴成功的惊喜,会在我们不经意中,等着自己。
黄花鱼,是海鱼还是淡水鱼
“黄花鱼是海鱼!”
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我以为对方说错了。不喜欢吃鱼、肉的我,却难忘黄花鱼给我留下的印象。
那是我第一次买冻鱼,那鱼的颜色和形状,都是那么可爱。身上的颜色,呈淡黄色,有点我像喜欢的花菜花头的颜色。更主要的是,经过同事晚餐前的加工,成了我难忘的佳肴。
后来,我在家里饭店里或酒席上,多次见到以黄花鱼为主的菜。在集市上和卖水产的冷库里,冻着的黄花鱼,也是常客。
无形中形成一种模糊的概念,黄花鱼就生活在离自己不远的地方。居住地离海洋有五六百里的自己,越来越清楚的想象着黄花鱼,就生活在离自己不远的淡水河湖里面。
饭桌上,听到女儿说:“黄花鱼是海鱼!”
我不禁质疑:“是不是弄错了,黄花鱼是淡水鱼啊!”
女儿迅速从网上搜了一下,我知道真正出错的是我的判断。
混沌与水饺
当地有种传统美食,就是水饺,一种是博山水饺,还有一种圆皮包的水饺。
我是从小吃博山水饺长大的,而且从七八岁的时候,就会包博山水饺。圆皮包的水饺,我学了五六回吧,因为包的都不像,大概形成了畏惧心理,就觉的自己今生都不会包了。或许是连锁效应,假期里无论如何也无法包出像样的混沌。
最近几年来,五十岁左右的我,不断打破年轻时的记录:年轻时,不敢过独木桥,快五十岁的我,竟然走过去了。年轻时,学画画,被自己认定没有天分,果然无论怎么努力,自己画的画,让自己和别人都觉得难看。五十多岁的我,却跟着高老师(高建明)学起了绘画,从牡丹花、到竹子到山石,我不断收获着进步的快乐。
过年的时候,我包混沌,就用了包博山水饺的办法,看到那些模样周正的混沌,总觉得自己包的混沌就是“鸡立鹤群”。
每包几个,妻就不用我了,我没有包出像样的混沌就“下岗了”。
我觉得自己可以包好,包括混沌和圆皮水饺,只要让我稍有机会,或者我自己可以努力寻找这样的机会。
有些事情,不是特别难,而是一种思维定式,让你就在接近成功的瞬间选择了放弃,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不断证明自己的“无能”!
枯叶掩映中的菠菜
到三姨夫家做客,非常感兴趣的参观了他的“庄园”:里面有核桃树,有猕猴桃,有菠菜白菜地,有刚打的水井,有沿着地边和道路两侧摆的造型各异的奇石,当然还有姨夫一家人的住所,还有一个计划中的养着鱼的水池。
随着人们对奇石的感兴趣,附近山坡上已经很难找到一块奇石。
姨夫指着一块块奇石,介绍着它们的来历。其中一块大的奇石,因为太重,只要忍痛将它的底座部分敲掉,请身边的工友帮着把它弄到车上去。人们有滴水观海的文化,肯定有观石窥山的智慧,那些奇石爱好者,也许就是这样的先行者。
姨夫庄园里的水果蔬菜,都是纯天然绿色的,因为从来没有用过化肥。
我想到一家五星级大酒店,有自己的绿色蔬菜基地,基地里的西红柿明显没有一般市场上的硕大颜色鲜亮。多年来,我吃了不少生的和熟的西红柿,没有了三十年前的滋味,大概就是被使用了催熟剂和化肥等的缘故。记得一位同事,曾经说自己家吃的蔬菜,都是自己地里种的,这些菜地没有加化肥和其他增长素,吃起来特别讲卫生,口感上也有原先的滋味。
我看到了姨夫家院落里,那些枯叶掩映中的菠菜,一时动了心思,就是从中捡出一些能食用的菠菜来。看我用心捡摘菠菜,姨夫又到园子里弄了一些来,等我走的时候,还将自己扒了外面青皮的白花花的白菜心给我们放上了好多棵。
妻说,我用拿回来的菠菜、白菜做的菜并没有特殊味道,但我分明吃出了一种健康和环保。在都市中生活了几十年的自己,就这样通过简单的咀嚼,让自己的胃与自然有了一个更加亲密的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