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390:练毛笔字
(2019-01-14 14:41:29)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390:练毛笔字
不知怎么,人都对逝去的时光总是充满着感情。特别是上了年纪,容易怀旧。
这种感情,最珍贵的就是无怨无悔下学上达。
我在练习毛笔字时,常这样想。看着自己的纤毫进步,感受到这种进步中的美妙,总是想:早先,或者说早先的早先,如果这样岂不是更好!
想多了,也是缘。干脆捋一捋,也许是一笔文化或精神财富呢?
小学生与毛笔字
小学里,练过毛笔字,以描红为主。最高兴的事情,就是老师在某个字下面加一个红圈圈。加一个红圈圈,就是这个字写得好。加两个红圈圈,就是特别好,那是很罕见的。
说是练习毛笔字,用现在时髦的话说,那是一种学习体验。我们写作业都不用毛笔字,写字的时候很少联系到一些毛笔字写法,要尽快写完作业嘛!
现在我教的学生,有的业余时间参加了书法培训班,写的毛笔字习作中也不错,但作业本上的字却是另一个样子,判若两人。
偶尔看到书写潦草的同学,我一般不讽刺挖苦,实际上他(或她)已经经历了一场痛苦的“炼狱”。“不写要王羲之似的‘行草’,老师认不出来,或者说这样在正式阅卷中会被扣分(或不得分)!”我常常这样提醒。
我认识一个书法造诣较高的老师,他说:“字,就是一个人的心灵的‘心电图’!”一个同学写得字不工整清楚的时候,他的心态一般不是怎么平和愉悦的,你这个时候一通乱批,一般是“碰钉子”的。我是一个缺乏威严的教师,常常用“送一缕阳光”代替了“当头棒喝”——给他适当的引导和激励。
师范生与毛笔字
至今难忘,三十多年前牛老师拿着我的手执笔练字的情形:他就坐在我身后,右手从后面伸过来,握住了我的手和笔,认真写一个“竖”的笔画。
那时,我们从练习基本笔画开始,还重新练习汉语拼音发音,似乎一下回到了小学一年级。生命似乎都从头来过,记得“内务”检查中,我的鞋子没有摆放成一条线被扣分了。内务整洁,让我感受到另一种成长之美,从那以后我都习惯把被子叠成“方块”。
要写好毛笔字,仅靠多练不行。每次写毛笔字,都感觉“横”“竖”都是一些木棍,不过中间和两边不一样而已。有时明明感到笔画和结构中的美,落实到笔下却“遥看春色近却无”。
一个暑假,我在练毛笔字。父母给我讲王献之练字的故事:王献之母亲有评价“我儿练了三缸水,只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回答母亲:“那点就是父亲写的,是父亲路过指导时顺便点了一点”。王羲之看到公孙大娘舞剑受到启发,后来书法大有长进。我仔细去看那笔画,除了那撇捺的尖端之外,几乎找不出“剑”的影子。那个暑假,我坚持总是无果。一天,哥哥的一个同学(师范同学)登门,看到我“专心”练字,说:“某某某,一个暑假,毛笔字大有长进,坚持成了‘书法家’!”
听了这句话,我多么想变成自己的现实啊!扪心自问,这只能是我梦中的境界了。
三十多年后,我教的初一的一个学生叫徐文凯,他业余时间练了三个月,写的毛笔字就可以装裱送人了。徐文凯拍了他外祖父练的毛笔字让我看,说:“这是练了六七十年的,还不如我写得好!”童言无忌。我想到了自己的字,与徐文凯外祖父差不多。
我告诉徐文凯:“不要看不起外祖父的努力,每个人的天赋不同,要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做最优秀的自己!”
认识徐文凯的时候,我已经开始在高老师的公益写意画班里学习书画了。正视现实,暗自用力,不要太落后自己的学生。
功能室与毛笔字
学校要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书法教室和史地功能室合二为一。
作为史地功能室负责人,也成了书法教室的负责人。
那个时候,晚上常辅导念小学一二年级的儿子写作业。我们看似简单的题目,对于一个小学生而言是很难的。辅导儿子,我常常沉不住气,容易冲着他发火,为了静心我拿了字帖来练毛笔字。
记得每个字练八十遍以上,就觉得结构像样了。有了一种额外的成就感,也变得心平气和了。心平气和,对我和儿子都是一种福报,这都得益于练毛笔字。这样过程中,我用掉了大概有十来大瓶墨汁吧,用的毛笔也在十支以上。练习毛笔字的废纸,一个半月,就会积攒厚厚的一摞。收废纸的人,不收这种纸,所以只好烧掉。用木棒摆弄着,让字纸完全烧掉,火光中感受到自己练字生命中的光和温暖。
那个时候,四大家的字帖乃至隶书的字帖,都练习过。虽然没有走出笔画如烧火棍的境界,但是我感受到了练字带给我的滋养。大概写了十来万个(次)毛笔字吧,比不练习的人多了一些关于练字的底气。于是我的书法功能室,招到了几个“学员”,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练毛笔字。我把自己练字的字帖分成一页页的,让他们比着练习,偶尔有什么问题,我与他们交流一下。
有个同学练的字很有劲,在区里的毛笔字书法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眼疾与毛笔字
学校里举办师生书画展,我总是参加的。看着好的书法作品,老师们的字乃至笔画,都给人一种“如诗如画”的感觉。
自己写的笔画中的那种“柴火棒”的感觉,总刺痛我的自尊。我想:这一生算是完了,笔下的字,终究写不出让自己满意的那种了。
我心中默默相信了“天赋说”,自己没有“天赋”怎么练习也没有用。后来,诵读有关佛文化的书,明白“天赋”是可以改变的。当我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时候,右眼眼底出血几乎失明,彻底打碎了我许多美好的梦想。
一个同事鼓励我:“赵老师,你可以练习书法,像某某老师一样将来教书法课!”原来两个眼睛极好,现在“一目了然”,读帖写字都无法准确定位,怎么练好毛笔字呢?
现在我坚持学练书画,除了认真用功之外,个别地方凭靠的是第六感觉。
学绘画与毛笔字
两年前,参加高老师的花鸟写意班。画画一定要落款的,毛笔字写不好,不管画的怎么好,都是一种遗憾。高老师高诉我们:“学绘画的,一定练好毛笔字!”
那个时候,我已经“爱”上了绘画,也就不得不在书法上“而今迈步从头越了”!
其间,我屡次感受到视觉不济给我带来的不便。
我们学员中,有八九岁的小学生,也有六十七八岁的老大姐,他们都是零基础,这对我是一种莫大的激励!
高老师除了自己热情指导我们,还激励我们互教互学。一位学员,是市卫生系统书法比赛行书一等奖获得者。他告诉我们:书法与绘画相比是“微艺术”,要耐得住寂寞,要做得了冷板凳。后来又请刘老师教我们书法,刘老师给我们讲了二三十年练毛笔字的经验教训,确定了用褚遂良的《大雁塔圣教序》作为蓝本,反复练,争取用一至三年的时间练好字。
高老师教小写意画,刘老师教毛笔字,王老师教工笔,可谓多管齐下,我曾经的毛笔字练习经历,曾经的诵读经典坚持写作经验,对于我解读书法艺术具有很大帮助。《圣教序》,我已经练习过二三十遍了,刘老师给我指出很多具体问题,我从每天练习数百字,变为每天练习一个字百遍以上。
练字中,看到那些“柴火棒”逐渐淡出自己的视线,于是将练字的成果晒QQ相册里。2018年的秋季运动会上,当裁判的间隙,向身边同样做裁判的老师,“晒”自己的毛笔字和绘画作品。这位老师虽然教体育,也是书法爱好者,他也拿出自己临写的字让我看。他临的字帖,简直就是影印了字帖一般。
从那以后,我不敢轻易晒自己的习作了,怕贻笑大方。
根据现在的速度,背临褚遂良的《圣教序》,大概得用三年的时间。这个过程中,我要潜下心来,把练字当成一种必修课,练出一种“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静气。
这个时候的我,常想:如果我早在三十前或二十年前或十年前,就这么练习,现在一定会更好吧?
真正美好的人生,不是用“如果”假设出来的,只有把一切的逆境顺境,都当成最美好的遇见,反求诸己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提升自我,才能真正做到无怨无悔下学上达!
练毛笔字如此,人生也如此!